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范成大(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政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 |
B.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 |
C.颔联第二句写一只白鹭在长满菱叶的池塘里夜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 |
D.颈联第二句写自己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的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邻居,表明诗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 |
秋风辞
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
C.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直接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
D.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后者较前者更苍莽雄放。 |
苦寒行
(南宋)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①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②,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②帏箔:帐幔和帘子,泛指帘燕。屏山:屏风。【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月边头”一句与岑参“胡天八月即飞雪”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都很相似。 |
B.“押衣敕使来不来”一句描写边军将士的心理活动:期盼中又有不满和愤懑。 |
C.“热”字一语双关,既是说官员优渥的生活条件,也暗指其炙手可热的权力。 |
D.纵览全诗,诗人只是把两种情景简单并列,但褒贬爱憎已蕴含在客观描绘中。 |
夜 步①
陆游
市人莫笑雪蒙头,北陌南阡信脚游。
风递钟声云外寺,水摇灯影酒家楼。
鹤归辽海②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
却掩船扉耿无寐,半窗落月照清愁。
(注)①本诗为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作者于故乡山阴闲居时所作。②鹤归辽海:《搜神后记》载汉有道士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发如雪的诗人在夜晚随意散步,“信”字传神表现出作者的悠闲自在。 |
B.“风递”描绘出山寺钟声的悠远,“水摇”表现出灯火倒影水中的景象。 |
C.尾联寓情于景,表现作者在透窗而入的月光下清愁萦心、夜不能寐的情景。 |
D.本诗主要写诗人夜晚散步的见闻及感受,写景细腻传神,富有艺术美感。 |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②纪:经营。【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四句以议论作结。 |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
C.“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
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②萧条戴鹖冠③。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冠:传为楚隐者鹬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小题1】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小题2】一个“愁”字贯穿全诗,请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表现了哪些方面的“愁”。
探春令
赵长卿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戴得更忔戏③。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
杜甫
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释)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②姑媂:整齐。③仡戏:可爱。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小题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
B.赵词中的“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化用了杜甫《立春》中的诗句,化用巧妙,自然得当。 |
C.“愿新春以后”等三句,是词人对天下苍生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祝福,感情真挚深沉。 |
D.从杜诗的第三句可以看出,春盘不但在民间成为一种习俗,而且在朝廷中也比较盛行。 |
奉使道中作①
欧阳修
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践冰籍,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②路正长。
(注)①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冬天,宋仁宗派欧阳修带领使团到契丹国去贺新君登位。②前山,有的写作山前。【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共八句,前四句五言,后四句七言,句式长短不一,故应属于古体诗。 |
B.诗的首句写“行人”在途中夜宿梦回故乡,以梦写情,含蓄隽永,手法巧妙。 |
C.诗的第二句意谓报晓的号角声,好像催促“行人”早早起身,比喻生动贴切。 |
D.“马蹄终日践冰霜”一句用典,化用《庄子·马蹄》中“马蹄可以践霜雪”,写出了途中行路的艰难。 |
题松汀驿①
张祜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②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③不在五湖中。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到太湖拜访朋友,在湖畔的松汀驿落脚时,题在壁上的诗。②泽国:形容水多的地方。这里指太湖及其吴中一带。③旧遗逸:旧日的隐逸之士这里指遗世独立的老朋友。【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含”有“包含、连接”之意,首联写无边的山色远连天空,诗人目之所及都笼罩在傍晚苍茫的烟波之中 |
B.诗歌颔联主要描绘了诗人站在松汀驿上见到的幅东海日出、白浪汹涌的画面,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
C.诗歌前六句侧重写实,最后二句写诗人的心理活动,属于虚写,虚实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想象的空间和余味。 |
D.全诗描写了山色、水光、日出、白浪、羊肠小道等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景物,达到了景与神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
幽州夜饮
唐·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案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小题1】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诗人在边城夜饮时的情景,其中流露出一种慷慨悲壮之情。 |
B.诗人身在边塞,远离家乡,宴饮时也一直惦记在家中已经年老的父母。 |
C.夜饮之时,雄壮的军中剑舞与悠长的胡笳音乐,让守边将领心绪起伏。 |
D.诗歌写景之语,并无华丽之辞,语言道健质朴,与边塞生活极为相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