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征雁

钱起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

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

塞长怯去翼,影灭有余声。

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风寒急,卷动飞霜,使征雁感到凄冷;“冷”字增添了诗歌的悲凉气氛。
B.一“惊”字,既显风卷云开月现之景,又绘征雁形孤影单、见月心惊之状。
C.“塞”句凸显征雁路途的遥远与艰辛,“影”句凸显征雁叫声的高亢嘹亮。
D.尾联卒章显意,呼应开头:诗人观雁南飞,将归思寄托于征雁,乡愁满怀。
【小题2】诗歌首联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歌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黄山道中

(金)赵沨

小榖城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

千章秀木黄公庙,一点飞雪白塔山。

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

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厌乘兴数往还。

(注)黄山:一名榖城山,在山东东阿。小榖城:即东阿县铜城镇。章:大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通过描写登山道路屈曲盘旋,岩底一湾碧绿秋水闪着寒光,流露了伤感情绪。
B.颔联具体描写黄山的名胜风光:黄公庙掩映在高大挺拔的树木之中,白塔山顶点缀着一抹银亮的雪痕。
C.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黄山美景的喜爱已经深入膏肓。“莫厌”运用拟人,情味盎然。
D.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而第三联结合前两联景语,尾联补足第三联余意,章法谨严,颇具匠心。
【小题2】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红白牡丹

吴融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音阳戈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①吴融(850-903):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目睹唐朝衰亡,一生仕途不顺。②鲁阳戈:《淮南子》载,鲁阳公跟韩国军队作战,酣战至日暮,为了趁日间消灭敌人,他探戈使太阳倒退了三舍(舍:星次,相传有二十八宿,一突为一舍),又恢复了光明。后多指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繁华的弦弹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来表明自己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自己对牡丹的用情之真,情谊之深。
B.颔联上句写红牡丹,直按用“殷鲜”突出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运用比喻,用美丽的红霞写出怒放的红牡丹令人惊艳的情态之美。
C.额联下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倒映着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以此来描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和极具美感的花形。
D.本诗将写景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借牡丹寄托诗人的情感;写牡丹特点时用想象的美景来表现内心的喜悦,写牡丹凋残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小题2】这首诗颈联的上、下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节选)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诔议送书信,白领斜封三道印①。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②否?

注释:①斜封三道印: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②苏息:困乏后得到休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二句送茶军将的叩门声,惊醒了诗人日高丈五时的浓睡。军将是受孟谏议派遣来送信和新茶的,他带来了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
B.“闻道”二句言采茶人的辛苦,意思是听说每到新年茶农采茶进山里,蛰虫都被惊动春风也开始吹起,为下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
C.本诗的节选部分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收到友人所送新茶,第二层写采茶人的辛苦,第三层用奇特比喻寄托诗人心志。
D.诗人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盂简所赠新茶之后写下这首即兴作品。全诗句式长短不拘,错落有致,行文挥洒自如,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悲 秋

杜 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注] 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②两京: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
C.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
D.第五句以“高飞的鸟”喻“愁”,形象生动,显示出作者愁绪极深。
E.尾联用反诘的语气结句,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
【小题2】本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悲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即日

李商隐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

金鞍忽散银壶漏,更醉谁家白玉钩。

(注]①金鞍:黄金装饰的马鞍。②银壺:古代用以计时的水斗。③白玉钩:白玉制的带钩,酒席上的游戏用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一岁林花即日休”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感染力强。
B.“未放愁”语意丰富,既指春花的愁情尚未释放即已凋谢,也指赏花者的愁情尚未显现。
C.颈联用词极见功力,“衔”“傍”生动地描写出春末暝色四合、阴云低压的凄迷之景。
D.尾联注重色彩搭配,“金鞍”“银壶”“白玉钩”等意象,色彩华贵极具富丽之气。
【小题2】“怅惘”是本诗的情感基调,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客

杜甫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

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

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

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注)①甲,指草木初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从自己的身体状况写起,顺理成章写到自己江边新居的宜人环境,表现喜悦之情。
B.“避俗”点明诗人择居此地的深层原因,一“颇”字则将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C.颈联中,访客对诗人小儿子衣冠不整的瞋怪极富生活情趣,体现出主客关系亲密无间。
D.诗人以日常生活情景入诗,在如话家常般的叙事之中融入丰富的情感,语言清新自然。
【小题2】诗人虽“患气经时久”,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崇义里滞雨

李贺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①南宫: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投的吏部。②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谁家子”引出,仿佛是自问之语,实则包含着诗人极度的忧愤。
B.诗人虽处于人生壮年,但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
C.“瘦马”以下四句由直接抒情转入景物描写,笔触细致,紧扣题目“滞雨”行笔。
D.遥望南宫,旧帘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虚实结合,意境幽静冷寂。
【小题2】这首诗最后两句“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蕴含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小题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颔联中写到“频忆”故乡往事,这个“频”字用得好,流露出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B.傍晚时分,诗人从郊野走回山中,随着诗人的行踪,写了树林、山径,随云、水而动的山影和钟声,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C.从日暮到天色越来越黯淡,雾霭茫茫,再写到月上西林,月光照在竹篱门上的情景,写了诗人一路所见的景物,这是空间顺序。
D.黯淡的山影随云、水而动,晚钟的声音悠远而渺茫,从茫茫雾霭中传来,以有声衬无声,描绘出傍晚时分山中的宁静寂寥。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润州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 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 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 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 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①桓伊:东晋将领、名士、音乐家,屡建战功。
【小题1】简要赏析颔联的写景特色。
【小题2】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