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
人有恶苏秦(武安君)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
对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
(选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东周之人也鄙:粗俗,浅陋
B.廉如伯夷,不敢素餐素餐:素食,蔬菜类食品
C.而不来期:约定时日
D.臣之固不与足下合者趣:志向,目标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表述中,全都表明苏秦“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的一项是
①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    ②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
③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  ④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
⑤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 ⑥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
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⑥D.②④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通过列举尾生、伯夷、曾参的事迹,说明自己也有向他们学习的愿望;结尾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自己好心没有好报的处境。
B.苏秦指出政治活动不能用普通的仁义道德来评价,“三王代兴,五霸迭盛”都是因为他们“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
C.苏秦认为故事中那个小妾虽然能够“活主父,存主母”,但是却因为摔落酒杯而被主父鞭笞,这就是因忠信而获罪的不公平事例。
D.苏秦认为自己像故事中的妾一样,忠信得罪。如果受到罪罚,他担心以后来侍奉燕王的人没有谁自信能够做到这样了。
【小题4】(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2)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3)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韩愈《讳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13 12:57: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瑜以凡才,昔受讨逆①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埸②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③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节选自周瑜《疾困与吴主笺》)

注:①讨逆:指孙策,因其曾受封为“讨逆将军”。②疆埸(yì):指边境。③旰(gàn)食:晚食。指事务忙碌不能按时吃饭。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_____)    (2)至于斟酌损益    (___________)
(3)但微志未展 (_____________)    (4)此朝士旰食之  (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B.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C.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D.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小题4】通读甲乙两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诸葛亮和周瑜为国都是忠诚不二。一“表”一“笺”在内容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结合文意简要阐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过百龄传
秦松龄
锡固多佳山水,间生瑰闳奇特之士,常以道艺为世称述。若倪征君云林以画,华学士鸿山以诗,王佥事仲山以书,乃今过处士百龄者,则以弈。其为道不同,而其声称足以动当世则一也。
百龄名文年,为邑名家子。生而颖慧,好读书。十一岁时,见人弈,则知虚实先后、进击退守之法。日:“是无难也。"与人弈,弈辄胜。于是闾党间无不奇百龄者。时福清叶阁学台山先生,弈品居第二。过锡山,求可与敌者,诸乡先生以百龄应召,至则尚童子也,叶公已奇之。及与弈,叶公辄负。诸乡先生耳语百龄日:“叶公显者,若当阳负,何屡胜?’’百龄艴然①日:“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况叶公贤者也,岂以此罪童子耶?’’叶公果益器之,欲与俱北,以学未竞辞。自是百龄之名,噪江以南。
遂益殚精于弈。不几年,学成,日:“可以应当世矣!’’会京师诸公卿闻其名,有以书邀致者,遂至京师。有国手日林符卿,老游公卿间,见百龄年少,意轻之。一日,诸公卿会饮,林君谓百龄曰:“吾与若同游京师,未尝一争道角技,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今愿毕其所长,博诸先生欢。’’诸公卿皆日:“诺!"遂争出注,约百缗。百龄固谢不敢。林君益骄,益强之,遂对弈。枰未半, 林君面颊发赤热,而百龄信手以应,旁若无人。凡三战,林君三北。诸公卿哗然,日:“林君向固称霸,今得过生,乃夺之矣!’’复皆大笑。于是百龄棋品遂第一,名噪京师。
当是时,居停主②某锦衣者,以事系狱,或谓百龄日:“君为锦衣客,须谨避,不然,祸将及。’’百龄毅然曰:“锦衣遇我厚,今有难而去之,不义。且吾与之交,未尝干以私,祸必不及。’’时同客锦衣者悉被系,百龄竞免。
已天下多故,百龄不欲久留,遂归隐锡山。日与一二酒徒狂啸纵饮,不屑屑与人弈,独征逐角戏以为乐。百龄素贫,出游辄得数百金,辄尽之博篡。其戚党谯呵百龄,百龄日:“吾向者家徒壁立’,今所得资,俱以弈耳。得之弈,失之博,夫复何憾?且人生贵适志,区区逐利者何为?”噫,若百龄者,可谓奇矣!以相国之招而不去,以金吾之祸而不避,至知国家之倾覆而急归;为公卿门下客者垂四十年,而未尝有干请,若百龄者,仅谓之弈人乎哉?
张山来日:善弈者多在垂髫,然其人往往啬于寿。今过君独历四十余载,岂其命名为之兆耶?
(选自《虞初新志》)
【注】①艴(m)然:生气的样子。②居停主:出租房屋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当负阳:假装
B.乃之矣夺:改变
C.其戚党呵百龄谯:责怪
D.且人生贵志适:舒适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过锡山,求可敌者至尚童子也
B.与一生彘肩学不思则罔
C.以相国之招不去其人往往啬于寿
D.因人之力而敝余亦悔其随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况叶公贤者也,岂以此罪童子耶?(4分)
(2)为公卿门下客者垂四十年,而未尝有干请,若百龄者,仅谓之弈人乎哉?(4分)
【小题4】第工卷文言文中,过百龄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大义感人
洪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究至于肌肤而沦骨髓浃:浸透
B.将士朝之帅:带领
C.朋友失意,尚可谢:道歉
D.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反叛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竟复国微自文于君亲
B.父兄除害吾社之行士先者
C.贼围张巡雍丘若亡郑有益
D.召入谕曰虽董以严刑
【小题3】(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2)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小题4】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4 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方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攻下
B.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C.举匏尊以相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适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项是(   )
A.方破荆州  皆出于此乎
B.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不拘
C.耳得而为声 皆在衽席
D.盖将自其变者观之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
【小题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B.选文第一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借客之口来回答箫声呜呜然的原因,从而感慨人生短促无常。
C.选文第二段作者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宽慰客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D.文章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小题5】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蔺相如庭辱强秦之君而引车避廉颇廉颇以勇气闻诸侯而肉袒谢相如先公后私分弃前憾皆烈丈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