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男子20岁。在我国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
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
C.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指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
D.谥:指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
下列诗句涉及传统节日,请在横线上按农历顺序依次写出相应节日名称。
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③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依次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③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依次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下列关于相关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即现在的南京,三国时期为吴国都城,时称建业,自六朝始称建康,此外还有金陵、武林等别称。 |
B.济南二安,指宋朝时期两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和李清照。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字易安,故合称为“济南二安”。 |
C.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天神的节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开始有秋社。 |
D.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有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 |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丧服,居丧时穿戴的服饰。中国古代根据服丧重轻、做工粗细﹑周期长短,分为五等,称作“五服”。其中“大功”“小功”分别穿戴九个月和五个月。 |
B.古人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滕王阁序》中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星宿中翼、轸的分野。 |
C.我国古代纪月法有序数、地支和时节等纪月法。时节纪月法就是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春季的三个月即“三春”依次称为“孟春、仲春、季春。” |
D.中国古代诗文集命名方式种种,如以“籍贯”命名的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以“官职”命名的王勃的《王右丞集》、以作者“字”命名的陈子昂的《陈伯玉集》、以“号”命名的归有光的《震川集》。 |
《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
A.谥号、年号、年号 | B.庙号、谥号、年号 |
C.年号、尊号、庙号 | D.尊号、谥号、庙号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杳(深远)不知其所之也
A.摄(夹)乎大国之间 比(等到)及三年 |
B.迨诸父异爨(不同用一个灶头,意思是分了家) 余自束发(表示男子初成年,20岁以上)读书轩中 |
C.与(结交,亲附)赢而不助五国也 宗庙之事,如会(诸侯相见)同 |
D.其言不让(谦让)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移关,指移文、关文。旧制,对不相统属的官署用“移”,百官互相质询用“关”。清时“关”已不局限于质询。移关诸部,发给平行各部的文书。 |
B.鹿鸣宴,唐代会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者的宴会。因宴会时歌《诗经·小雅·鹿鸣》之章,故名。明清时,于会试放榜次日,宴请主考以下各官及考中者,叫鹿鸣宴。 |
C.“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如”孔仲尼”的“仲”,“群季俊秀”“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伯仲”又可比喻事物不相上下,如“千载谁堪伯仲间”。 |
D.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中,“便利”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 |
B.“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岁在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王羲之等人兰亭集会的这一年是东晋穆帝确定“永和”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 |
C.古代称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为“阳”,称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为“阴”。后人参考这一原则,推断出《游褒禅山记》中的“华山洞”应做“华阳洞”。 |
D.中国古人常用一些特定的名称来标识日期,如《赤壁赋》中的“七月既望”,“既望”即指农历十六日。另外,“望”指农历十五日,“朔”指月末。 |
下列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孝悌:指兄弟姊妹之间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
B.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
C.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
D.《红楼梦》第三回中评宝玉“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具有追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的性格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