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三幅对联对应了中国三个传统节日,请将三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依次写出。
(1) 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2) 上联: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下联: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3) 上联:千重远山万重水,十分相思百分念
下联: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轮明月两地心
(1) 上联: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下联: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2) 上联: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下联: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3) 上联:千重远山万重水,十分相思百分念
下联: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轮明月两地心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也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即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举进士,指参加进士科考试。 |
B.谏议大夫,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隋唐仍置谏议大夫,分属门下省与中书省,另设补阙和拾遗。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
C.庙号是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唯一名号,如高祖、明宗、太宗。 |
D.字指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也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
下列各项中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席位常以左为尊,职位常以右为尊,如“归国,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
B.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 |
C.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如“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 |
D.在古籍文献中,农历每月的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三十日叫“晦”。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廉颇宣言曰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④朝夕遣人候问武 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武等实在
⑦汉亦留之以相当 ⑧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例: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何久自苦如此 ④秦贪,负其强
⑤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⑥单于愈益欲降之
⑦天雨雪,苏武卧啮雪 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⑨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小题3】下列各项的文言句式和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子卿尚复谁为乎?
【小题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廉颇宣言曰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④朝夕遣人候问武 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武等实在
⑦汉亦留之以相当 ⑧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A.①②③⑤⑦ | B.①②⑥⑦⑨ | C.②④⑥⑧⑨ | D.③④⑤⑧⑨ |
例: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何久自苦如此 ④秦贪,负其强
⑤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⑥单于愈益欲降之
⑦天雨雪,苏武卧啮雪 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⑨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A.②③⑤⑥ | B.④⑦⑧⑨ | C.①④⑥⑧ | D.①②⑤⑦ |
例:子卿尚复谁为乎?
A.信义安所见乎? |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C.何以知之? |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A.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它原是周天子专用,到了战国时代,周朝衰微,诸侯称霸,“九宾”也为诸侯所用,演变为诸侯国接见外来使节的一种最高外交礼节了。 |
B.“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种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永元中”“阳嘉元年”“永和初”“赵惠文王十六年”都是用的年号纪年。 |
D.东汉班固所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
B.《逍遥游》中,“适莽苍者,三餐而反”中的“三餐”指的是一天。而“旬有五日而后反”中一“旬”是十天。 |
C.“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中的“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中,“禊”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山上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
下列诗词所咏的传统节日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B.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
C.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D.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指期服和功服。古代丧礼中按宗法关系的亲疏穿不同的孝服,期服穿一年,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这里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 |
B.“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是古代一种礼节,即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表示恭敬,“鲤对”指接受族中长辈的教诲。 |
C.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
D.《陈情表》中“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秀才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
B.《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其作者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左尹,楚国官名,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季父,伯父,季,兄弟排行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