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8-11 11:01: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便属于后者。
B.“庐陵萧君圭君玉”,其中萧是姓,君是尊称,圭是名,君玉是字。
C.至和是年号,年号由汉武帝即位后首创,一个皇帝所用年号一到十几个不等。
D.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癸丑年的下一年是甲寅年。
同类题2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士”。
同类题3
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下面关于传统节日描述正确的是:()
A.上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B.七夕节,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以乞巧为主。
C.清明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以禁烟、冷食祭日为主。
D.中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同类题4
下列对诗句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州司马
青衫
湿”:“青衫”是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B.“一去
紫台
连朔漠”:“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生长
明妃
尚有村”:“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炎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C.“予
左迁
九江郡司马”:“左迁”即贬官降职。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常指降职。
D.“如何
四纪
为天子”:“四纪”是指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同类题5
下列三副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节气填在横线上。
(1)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2)日气渐炎人度夏;禾浆刚满麦知秋。
(3)阳生乃肇吉祥,是以大如年,此节宜祈之有福、祭之有礼;泉动而知温热,从兹初数九,斯民说今则看冬、明则看春。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备选答案:立春 惊蛰 清明 谷雨 小满 芒种 白露 立冬 冬至 大寒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天文历法
古代地理
风俗礼仪
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