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B.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又称作“六书”。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C.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汉朝由地方官向朝延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荐的人被称为“孝廉”。
D.缥,青白色丝织品;缃,淡黄色丝织品。古人习惯用青白色丝织品和淡黄色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缥缃”指书籍。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都有“死”的意思,按由尊到卑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永和四年卒
②伤余心之忧忧兮,悲将军之不禄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④于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⑤明年,丞相薨
A.③⑤②④①B.③⑤①②④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②①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下面关于传统节日描述正确的是:()
A.上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B.七夕节,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以乞巧为主。
C.清明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以禁烟、冷食祭日为主。
D.中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音乐分为变宫、宫、商、角、变徵、徵、羽七音。
B.我国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安排上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  )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
D.左手在上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按节令的时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新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④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A.②①④③B.④②①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③④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昌黎,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官职、籍贯、号来称呼人。
B.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佩插茱萸、驱五毒以防疫祛病等习俗。
C.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在字数、体式、语气、题旨和思想上均有严格限定,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
D.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个以诗语来领悟自然和人生的民族,诗词的作者往往多情而敏感,对节日常有不同的观察和联想。请将与下列诗词相关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③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⑤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①______②_____③_____ ④______⑤ 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