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关于相关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即现在的南京,三国时期为吴国都城,时称建业,自六朝始称建康,此外还有金陵、武林等别称。
B.济南二安,指宋朝时期两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和李清照。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字易安,故合称为“济南二安”。
C.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天神的节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开始有秋社。
D.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有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7-12 05:45: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选项中对前段时间所学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作品。
B.“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C.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D.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即今山东省一带的地盘,《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即为此意。
同类题2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昌黎,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官职、籍贯、号来称呼人。
B.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佩插茱萸、驱五毒以防疫祛病等习俗。
C.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在字数、体式、语气、题旨和思想上均有严格限定,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
D.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同类题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
有误
的一项是
A.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B.《劝学》选自《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弟子韩非和李斯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他和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同类题4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各色人等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C.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D.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同类题5
文化常识判断
(1)先妣,已故的母亲。先考,已故的父亲。(______)
(2)束发,古人以20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上。(______)
(3)象笏,又称象简、手板,古时大臣朝见君主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材料只能是象牙,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______)
(4)太常,官名,掌管礼乐郊庙事宜。(______)
(5)归,旧指女子出嫁。归宁,已婚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______)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风俗礼仪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