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鲁迅(1881-1936)
- 周作人(1884-1967)
- 柳亚子(1887-1958)
- 胡适(1887-1962)
- 刘半农(1891-1934)
- 郭沫若(1892-1978)
- 毛泽东(1893-1976)
- 顾颉刚(1893-1980)
- 许地山(1893-1941)
- 丁西林(1893-1974)
- 叶圣陶(1894-1988)
- 邹韬奋(1895-1944)
- 冯友兰(1895-1990)
- 林语堂(1895-1976)
- 茅盾(1896-1981)
- 郁达夫(1896-1945)
- 徐志摩(1896-1945)
- 朱光潜(1897-1986)
- 田汉(1898-1968)
- 朱自清(1898-1948)
- 郑振铎(1898-1948)
- 翦伯赞(1898-1968)
- 瞿秋白(1899-1935)
- 闻一多(1899-1946)
- 老舍(1899-1966)
- 冰心(1900-1999)
- 夏衍(1900-1995)
- 王力(1900-1986)
- 鲁彦(1901-1944)
- 陈毅(1901-1972)
- 梁思成(1901-1972)
- 柔石(1902-1931)
- 沈从文(1902-1988)
- 李伟森(1903-1931)
- 冯雪峰(1903-1976)
- 胡也频(1903-1931)
- 梁实秋(1903-1987)
- 巴金(1904-2005)
- 艾芜(1904-1992)
- 沙汀(1904-1992)
- 丁玲(1904-1986)
- 吕叔湘(1904-1998)
- 臧克家(1905-2004)
- 李广田(1906-1968)
- 吴伯箫(1906-1982)
- 赵树理(1906-1970)
- 张天翼(1906-1985)
- 李健吾(1906-1982)
- 冯铿(1907-1931)
- 萧军(1907-1988)
- 周立波(1908-1979)
- 吴组缃(1908-1994)
- 殷夫(1909-1931)
- 吴晗(1909-1969)
- 姚雪垠(1910-1999)
- 曹禺(1910-1996)
- + 艾青(1910-1996)
- 《我爱这土地》
- 《大堰河-我的保姆》
- 《给乌兰诺娃》
- 钱钟书(1910-1998)
- 萧乾(1910-1999)
- 吴强(1910-1990)
- 萧红(1911-1942)
- 马南邨(1912-1966)
- 孙犁(1913-2002)
- 杨朔(1913-1968)
- 唐弢(1913-1992)
- 杨沫(1914-1995)
- 周而复(1914-2004)
- 徐迟(1914-1996)
- 叶君健(1914-1999)
- 严文井(1915-2005)
- 柳青(1916-1978)
- 刘白羽(1916-2005)
- 袁珂(1916-2001)
- 田间(1916-1985)
- 碧野(1916-2005)
- 查良铮(1918-1977)
- 秦牧(1919-1992)
- 黄仁宇(1918-2000)
- 郭小川(1919-1976)
- 魏巍(1920-2008)
- 汪曾祺(1920-1997)
- 杜鹏程(1921-1991)
- 何为(1922-2011)
- 峻青(1922-)
- 李季(1922-1980)
- 马峰(1922-)
- 曲波(1923-2002)
- 贺敬之(1924-)
- 张爱玲(1920-1995)
- 戴望舒
- 陆蠡
- 蔡元培
- 梁斌
- 冯至
- 穆旦
- 何其芳
- 卞之琳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手推车
艾 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惟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一九三八年初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借“手推车”寄予了对北国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也蕴含着对保守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
B.这首诗是从听觉、视觉和触觉三个方面来描写北方入的“手推车”的。 |
C.“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一句,表现了北方沦陷时百姓的痛苦与悲哀。 |
D.阴暗的天穹与灰黄的土层,再配以独轮车的“尖音”,形成了诗歌悲戚的氛围。 |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上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把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诗中的太阳象征着什么?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小题1】赏析诗歌的感情 诗中运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组意象,抒写了什么感情?
【小题2】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
【小题3】赏析内容和表现手法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以及人民的悲愤、激怒和对光明的向往、希翼。 |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现身之意。 |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诗歌运用了象征手法,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小题1】下列对这两章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节选的这两章诗围绕“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这一表达中心组织材料。 |
B.大堰河之所以深爱着她的乳儿,是因为想让乳儿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
C.大堰河把乳儿画的关云长像贴在灶边的墙上,表现了对乳儿的宠爱之情。 |
D.“乳儿不在她的旁侧”重复出现,突出了诗人未给大堰河送终的歉疚之情。 |
E.“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表现了大堰河见不到乳儿的遗憾。 |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五日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一开始用“无休止”来形容海浪发起冲击的次数之多,动词“扑”写出了海浪的汹涌、猛烈、势不可挡。 |
B.“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间接地刻画了海浪的坚不可摧、不肯屈服的特点。 |
C.“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将“累累伤痕”与“面带微笑”进行对比,突出礁石不畏风浪的勇敢、自信。 |
D.诗歌第一节描写海浪,是通过海浪来表现礁石;第二节则直接描写礁石。诗歌运用了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意象更集中、凝练。 |
春
艾 青
春天了
龙华①的桃花开了
在那些夜间开了
在那些血点斑斑的夜间
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
那些夜是刮着风的
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
而这古老的土地呀
随时都像一只饥饿的野兽
舐吮年轻人的血液
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
经过了冰雪的季节
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
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
在神话般的夜里
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
爆开了无数的蓓蕾
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
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1937年4月
(注) ①龙华位于上海郊外,是看桃花的名所,在当时又是著名的屠场。1931年春,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五位年轻的革命者、作家和诗人在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小题1】诗中的“春”“桃花”和“夜”分别有什么含义?
【小题2】有人认为,可以删去诗的最后两句,删去后全诗仍然完整。你的看法呢?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小题1】艾青擅长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写他的真实情感。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认识。
【小题2】礁石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那种面对强暴,绝不屈服、敢于斗争的精神,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请你结合中国近代史,对诗意作出合理延伸。
A.普希金,俄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被誉为俄罗斯第一诗人。 |
B.《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 |
C.艾青,原名蒋海澄,其成名作是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
D.惠特曼,美国诗人,作品有《草叶集》等。 |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小题1】作者交代“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小题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