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完成后面题目。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小题1】根据第一诗节,概括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题2】理解诗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小题3】第二诗节主要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小题4】第一诗节用了第三人称,而第二诗节用了第二人称,诗人这样变换人称有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中作者将自己比喻成“鸟”,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来修饰,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读者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这里用“被暴风雨打击”“永远汹涌”“无止息地吹刮”等词来修饰,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用“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的温柔”的修饰表明作者对光明的向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根据时间的提示:1938年11月17日可以看出作者为了祖国的安危而勇于献身的博大情怀。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别人”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小题2】这首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内容上有什么联系?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镜子

艾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谁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已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小题1】这首诗歌中的“镜子”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小题2】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他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他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小题1】对这首现代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离地兀立着”“纠缠在一起”形成对比,通过“树”这一形象,对现实进行思考。
B.诗歌语言典雅生动,“告诉”一词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风与空气”人情味,显得亲切。
C.诗歌结构清晰,分别写树的地上、地下形象。“但是”二字,自然地使诗意有了转折。
D.与《大堰河一我的保姆》一样,诗人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出典型的意象,表达深沉的情感。
【小题2】诗中树的意象有什么特征?作者借助这一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小题1】下列对诗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我”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小题2】这首诗作于1937年春天,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你能结合时代背景和煤的特点简单分析一下这煤和我们的民族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