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鲁迅(1881-1936)
- 周作人(1884-1967)
- 柳亚子(1887-1958)
- 胡适(1887-1962)
- 刘半农(1891-1934)
- 郭沫若(1892-1978)
- 毛泽东(1893-1976)
- 顾颉刚(1893-1980)
- 许地山(1893-1941)
- 丁西林(1893-1974)
- 叶圣陶(1894-1988)
- 邹韬奋(1895-1944)
- 冯友兰(1895-1990)
- 林语堂(1895-1976)
- 茅盾(1896-1981)
- 郁达夫(1896-1945)
- 徐志摩(1896-1945)
- 朱光潜(1897-1986)
- 田汉(1898-1968)
- 朱自清(1898-1948)
- 郑振铎(1898-1948)
- 翦伯赞(1898-1968)
- 瞿秋白(1899-1935)
- 闻一多(1899-1946)
- 老舍(1899-1966)
- 冰心(1900-1999)
- 夏衍(1900-1995)
- 王力(1900-1986)
- 鲁彦(1901-1944)
- 陈毅(1901-1972)
- 梁思成(1901-1972)
- 柔石(1902-1931)
- 沈从文(1902-1988)
- 李伟森(1903-1931)
- 冯雪峰(1903-1976)
- 胡也频(1903-1931)
- 梁实秋(1903-1987)
- 巴金(1904-2005)
- 艾芜(1904-1992)
- 沙汀(1904-1992)
- 丁玲(1904-1986)
- 吕叔湘(1904-1998)
- 臧克家(1905-2004)
- 李广田(1906-1968)
- 吴伯箫(1906-1982)
- 赵树理(1906-1970)
- 张天翼(1906-1985)
- 李健吾(1906-1982)
- 冯铿(1907-1931)
- 萧军(1907-1988)
- 周立波(1908-1979)
- + 吴组缃(1908-1994)
- 《鸭嘴崂》
- 《我国古代小说极其发展规律》
- 殷夫(1909-1931)
- 吴晗(1909-1969)
- 姚雪垠(1910-1999)
- 曹禺(1910-1996)
- 艾青(1910-1996)
- 钱钟书(1910-1998)
- 萧乾(1910-1999)
- 吴强(1910-1990)
- 萧红(1911-1942)
- 马南邨(1912-1966)
- 孙犁(1913-2002)
- 杨朔(1913-1968)
- 唐弢(1913-1992)
- 杨沫(1914-1995)
- 周而复(1914-2004)
- 徐迟(1914-1996)
- 叶君健(1914-1999)
- 严文井(1915-2005)
- 柳青(1916-1978)
- 刘白羽(1916-2005)
- 袁珂(1916-2001)
- 田间(1916-1985)
- 碧野(1916-2005)
- 查良铮(1918-1977)
- 秦牧(1919-1992)
- 黄仁宇(1918-2000)
- 郭小川(1919-1976)
- 魏巍(1920-2008)
- 汪曾祺(1920-1997)
- 杜鹏程(1921-1991)
- 何为(1922-2011)
- 峻青(1922-)
- 李季(1922-1980)
- 马峰(1922-)
- 曲波(1923-2002)
- 贺敬之(1924-)
- 张爱玲(1920-1995)
- 戴望舒
- 陆蠡
- 蔡元培
- 梁斌
- 冯至
- 穆旦
- 何其芳
- 卞之琳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①什么是中国的小说呢?在中国,小说两个字作为目录学的名词进入正史,是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班固沿袭了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国家图书典籍并对其进行考辨分类的传统,而且当时的扬雄、桓谭也参加了讨论。这批非常博学的文献学家从成千上万的汉字里,选一个“小”字,再选一个“说”字合成一个新词,绝非随意为之,而是煞费苦心的一种创造。
②中国人很讲究命名,我们对它做语义学的分析,来说“小”字和“说”字。“小”字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短书,指的是它的篇幅比较小。汉代的书是用竹简刻写的,经书竹简的长度是两尺四,子书的长度是一尺八,小说可能还要短一点,我们现在从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出书籍的长短,所以它叫短书,而且,它的篇幅也是比较散杂短小。另一层意思是小道,小道,就不是圣贤之道,就不是圣言经传,它是作家自己讲出来的一些道理,那么就带有一点个性的色彩。“说”字有三层意思,第一是讲故事。战国时期韩非子的著作中有《说林》,这个“说”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讲道理。后来到了刘向的《说苑》,也是讲故事,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说”,也是讲故事,所以“说”的第一层意思就是讲故事,叙事。“说”的第二层意思是“解说”。《说文解字》的“说”就是“解说”的意思,带有通俗化的倾向,就是把比较艰深的东西,变成大家比较容易了解的东西。“说”字的第三层意思是“说”、“悦”相通。“悦”字和“说”字在古代是相通的,带有娱乐性的意思。
③中国古人把“小”、“说”这两个字合成新词,就使二者的意义产生交叉、交织、重组和互动。在他们心目中,小说就是说故事的,是带有一定通俗性、娱乐性的,篇幅比较散杂短小的,同时带有作者个性的一种文体。由于古人思维在直觉中带有原生性的含混,不甚讲究概念边缘的明晰性,汉代以后人们就把各种拉拉杂杂的东西夹杂在里面。但是它作为正史里面的一种文章规范,潜在地影响着中国小说存在形态和发展方式,所以我们要讲小说,就必须回到我们构词意义的源头,回到我们自己的原点,看一看它的胎记,分析一下它的文化基因。这是我们确定自身学术逻辑起点的可靠方法。
④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所谓传奇,就包含了要以情节动人的意蕴。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描绘人物;但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还有一条规律,就是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便没有坏处。但史传文学却并不如此。《左传》、《史记》等优秀的史传作品,采用“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吸取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着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这使得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
部分选自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小题1】第3段结尾“胎记”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请概括①—③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3】第4段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两个规律。请仿照①的句式,概括第2个规律。
①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请根据第4段的表述,推测“文人独立创作”之前阶段,古代小说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①情节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物塑造上: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列举一篇你读过的外国小说,分析佐证“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