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中说这首诗是献给“大地上的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表明
A.诗人的感情,由一个狭小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天地。
B.诗人希望得到世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样的乳儿在感情上的共鸣。
C.诗人仇恨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社会,想号召人们起来斗争。
D.诗人的感情,融会世界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一样的乳儿的感情。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7.25
【小题1】“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里塑造了礁石什么样的形象?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我爱这土地[注]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注:本诗作于抗日战争初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全诗以“假如”领起,接着写鸟儿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以鸟儿的形象代之以祖国土地的形象。
B.“嘶哑”的歌喉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和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在抗战时期悲壮的气氛里,诗人是不会听到“珠圆玉润”的叫声的。
C.“土地”遭受暴风雨的打击,“河流”悲哀着,“风”默默不语,“温柔的黎明”写出了祖国遭受苦难,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之情,他将自身融入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E. 本诗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修饰成分,展现描写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抒发特殊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三节诗歌,回答问题。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小题1】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
A.排比 夸张 反复
B.对比 反复 拟人
C.反复 排比 对比
D.借代 对比 排比
【小题2】第一节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3】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堰河的人物形象,并说说诗人在这一形象上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7年7月25日
【小题1】这首诗中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礁石”象征着什么?通过“礁石”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忆白石老人
艾青
1949 年我进北京城不久,就打听白石老人的情况,知道他还健在,我就想看望这位老画家。我约了沙可夫和江丰两个同志,由李可染同志陪同去看他,他住在西城跨车胡同十三号。
老人一生都很勤奋,木工出身,学雕花,后来学画。他已画了半个多世纪了,技巧精练,而他又是个爱创新的人,画的题材很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没有看见他临摹别人的。他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特别强,能准确地捕捉形象。他有一双显微镜的眼睛,早年画的昆虫,纤毫毕露,我看见他画的飞蛾,伏在地上,满身白粉,头上有两瓣触须;他画的蜜蜂,翅膀好像有嗡嗡的声音;画知了、蜻蜒的翅膀像薄纱一样;他画的蚱蜢,大红大绿,很像后期印象派的油画。
他画鸡冠花,也画壮丹,但他和人家的画法不一样,大红花,笔触很粗,叶子用黑墨只几点;他画丝瓜、窝瓜;特别爱画萌芦;他爱画残荷,看看很乱,但很有气势。
他也画山水,没有见他画重峦叠嶂。多是平日容易见到的。他一张山水画上题:“子用自家笔墨写山水,然人皆以余为糊涂,吾亦以为然。白石山翁并题”。印章“白石山翁”。
后在画的空白处写“此幅无年月,是予二十年前所作者,今再题。八十八白石”,印章“齐大”。
事实是他不愿画人家画过的。
我在上海朵云轩买了一张他画的一片小松林,二尺的水墨画,我拿到和平书店给许麟庐看,许以为是假的,我要他一同到白石老人家,挂起来给白石老人看。我说:“这画是我从上海买的,他说是假的,我说是真的,你看看……”他看了之后说:“这个画人家画不出来的。”署名齐白石,印章是“白石翁”。
我又买了一张八尺的大画,画的是没有叶子的松树,结了松果,上面题了一首诗:“松针已尽虫犹瘦,松子余年绿似苔。安得老天怜此树,雨风雷电一起来。阿爷尝语,先朝庚午夏,星塘老屋一带之松,为虫食其叶。一日,大风雨雷电,虫尽灭绝。丁巳以来,借山馆后之松,虫食欲枯。安得庚午之雷雨不可得矣。辛酉春正月画此并题记之。三百石印富翁五过都门”,下有八字:“安得之安字本欲字”。印章“白石翁”。
他看了之后竟说:“这是张假画。”
我却笑着说:“这是昨天晚上我一夜把它赶出来的。”他知道骗不了我,就说:“我拿两张画换你这张画。”我说:“你就拿二十张画给我,我也不换。”他知道这是对他画的赞赏。
这张画是他 70 多岁时的作品。他拿了放大镜很仔细地看了说:“我年轻时画画多么用心呵。”
他对自己的艺术是很欣赏的,有一次,他正在画虾,用笔在纸上画了一根长长的头发粗细的须,一边对我说:“我这么老了,还能画这样的线。”
他挂了三张画给我看,问我:“你说哪一张好?”我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你懂得。”   我曾多次陪外宾去访问他,有一次,他很不高兴,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外宾看了他的画没有称赞他。我说:“他称赞了,你听不懂。”他说他要的是外宾伸出大拇指来。
一天,我去看他,他拿了一张纸条问我:“这是个什么人哪,诗写的不坏,出口能成腔。”我接过来一看是柳亚子写的,诗里大意说:“你比我大十二岁,应该是我的老师”。我感到很惊奇地说:“你连柳亚子也不认得,他是中央人 政府的委员。”他说:“我两耳不闻天下事,连这么个大人物也不知道。”感到有些愧色。
我有几次去看他,都是李可染陪着,这一次他说最近有人从香港来,要他到香港去。我说:你到香港去干什么?那儿许多人是从大陆逃亡的……你到香港,半路上死了怎么办?”他说:“香港来人,要了我的亲笔写的润格,说我可以到香港卖画。”他不知道有人骗去他的润格,到香港去卖假画。
最后一次我去看他,他已奄奄一息地躺在躺椅上,我上去握住他的手问他:“你还认得我吗?”他无力地看了我一眼,轻轻地说:“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艾青。”他很少说话,我就说:“我会来看你的。”他却说:“你再来,我已不在了。”他已预感到自己在世之日不会有多久了。想不到这一别就成了永诀。
他逝世时已经九十七岁。实际是九十五岁。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引出下文与白石老人的交往。
B.白石老人不满意外宾看过他的画作后没有“伸出大拇指”称赞他,其虚荣心由此可见一斑。
C.白石老人坚持“用自家笔墨写山水”,体现出他对艺术独创精神的追求。
D.本文记叙了“我”与白石老人的交往经历,字里行间透露着怀念和崇敬之意。
【小题2】艾青塑造了一个“天真”的艺术大师的形象,白石老人的“天真”体现在哪些小事上?请加以概括。
【小题3】艾青说:“当我们熟视了散文的不修饰的美,不需要涂抹脂粉的本色,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健康,它就肉体地诱惑了我们。”请围绕这句话,对文章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各题。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念是无形的,诗人却说它是圆的,这样写既形象又意蕴丰厚,容易让人联想到中秋的月亮。
B.诗人说中秋的月亮是“最亮最圆的”,两个“最”字隐含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意。
C.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共同之处。
D.诗文的最后“谁能把月饼咽下”运用了设问的句式,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以及内心的酸楚。
【小题2】诗人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结合全诗说说你认为作者会想起什么?
【小题3】诗题和诗文中反复提到“我的思念是圆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有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赏析《镜子》,完成小题。

镜 子

艾 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谁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小题1】诗歌中的“镜子”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小题2】诗歌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词的词牌名要规定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词的标题则揭示词的内容。
B.《大堰河——我的保姆》最突出、最宝贵的特点,就是说真话,抒真情,情深辞切,感人肺腑。诗人无所顾忌、无所掩饰的袒露着他纯洁的心灵,他勇敢坦直的声言:“我是大堰河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C.戴望舒,我国现代诗人,他的诗作《我用残损的手掌》选自《戴望舒诗全编》,其诗集还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等。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著作,也是一部散文著作。它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辞令。例如《烛之武退秦师》。
当前题号:9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戴望舒(1905-1950)创作的诗歌,数量不多,影响很大。1927年,《雨巷》的发表为他赢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B.《左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的诗篇除《大堰河——我的保姆》外,还有《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等。
D.《再别康桥》这首诗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