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艾 青
春天了
龙华的桃花开了
在那些夜间开了
在那些血点斑斑的夜间
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
那些夜是刮着风的
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
而这古老的土地呀
随时都像一只饥饿的野兽
舐吮年轻人的血液
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
经过了冰雪的季节
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
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
在神话般的夜里
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
爆开了无数的蓓蕾
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
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1937年4月
(注) ①龙华位于上海郊外,是看桃花的名所,在当时又是著名的屠场。1931年春,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五位年轻的革命者、作家和诗人在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小题1】诗中的“春”“桃花”和“夜”分别有什么含义?
【小题2】有人认为,可以删去诗的最后两句,删去后全诗仍然完整。你的看法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9-06 07:46: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中作者将自己比喻成“鸟”,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来修饰,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读者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这里用“被暴风雨打击”“永远汹涌”“无止息地吹刮”等词来修饰,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用“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的温柔”的修饰表明作者对光明的向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根据时间的提示:1938年11月17日可以看出作者为了祖国的安危而勇于献身的博大情怀。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别人”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小题2】这首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内容上有什么联系?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