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鲁迅(1881-1936)
- 周作人(1884-1967)
- 柳亚子(1887-1958)
- 胡适(1887-1962)
- 刘半农(1891-1934)
- 郭沫若(1892-1978)
- 毛泽东(1893-1976)
- 顾颉刚(1893-1980)
- 许地山(1893-1941)
- 丁西林(1893-1974)
- 叶圣陶(1894-1988)
- 邹韬奋(1895-1944)
- 冯友兰(1895-1990)
- 林语堂(1895-1976)
- 茅盾(1896-1981)
- 郁达夫(1896-1945)
- 徐志摩(1896-1945)
- 朱光潜(1897-1986)
- 田汉(1898-1968)
- 朱自清(1898-1948)
- 郑振铎(1898-1948)
- 翦伯赞(1898-1968)
- 瞿秋白(1899-1935)
- 闻一多(1899-1946)
- 老舍(1899-1966)
- 冰心(1900-1999)
- 夏衍(1900-1995)
- 王力(1900-1986)
- 鲁彦(1901-1944)
- 陈毅(1901-1972)
- 梁思成(1901-1972)
- 柔石(1902-1931)
- 沈从文(1902-1988)
- 李伟森(1903-1931)
- 冯雪峰(1903-1976)
- 胡也频(1903-1931)
- 梁实秋(1903-1987)
- 巴金(1904-2005)
- 艾芜(1904-1992)
- 沙汀(1904-1992)
- 丁玲(1904-1986)
- 吕叔湘(1904-1998)
- 臧克家(1905-2004)
- 李广田(1906-1968)
- 吴伯箫(1906-1982)
- 赵树理(1906-1970)
- 张天翼(1906-1985)
- 李健吾(1906-1982)
- 冯铿(1907-1931)
- 萧军(1907-1988)
- 周立波(1908-1979)
- 吴组缃(1908-1994)
- 殷夫(1909-1931)
- 吴晗(1909-1969)
- 姚雪垠(1910-1999)
- 曹禺(1910-1996)
- + 艾青(1910-1996)
- 《我爱这土地》
- 《大堰河-我的保姆》
- 《给乌兰诺娃》
- 钱钟书(1910-1998)
- 萧乾(1910-1999)
- 吴强(1910-1990)
- 萧红(1911-1942)
- 马南邨(1912-1966)
- 孙犁(1913-2002)
- 杨朔(1913-1968)
- 唐弢(1913-1992)
- 杨沫(1914-1995)
- 周而复(1914-2004)
- 徐迟(1914-1996)
- 叶君健(1914-1999)
- 严文井(1915-2005)
- 柳青(1916-1978)
- 刘白羽(1916-2005)
- 袁珂(1916-2001)
- 田间(1916-1985)
- 碧野(1916-2005)
- 查良铮(1918-1977)
- 秦牧(1919-1992)
- 黄仁宇(1918-2000)
- 郭小川(1919-1976)
- 魏巍(1920-2008)
- 汪曾祺(1920-1997)
- 杜鹏程(1921-1991)
- 何为(1922-2011)
- 峻青(1922-)
- 李季(1922-1980)
- 马峰(1922-)
- 曲波(1923-2002)
- 贺敬之(1924-)
- 张爱玲(1920-1995)
- 戴望舒
- 陆蠡
- 蔡元培
- 梁斌
- 冯至
- 穆旦
- 何其芳
- 卞之琳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生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小题1】诗中诗人是抓住哪两个瞬间的场景,分别从哪两个感官角度来塑造艺术形象的?
【小题2】诗中所选取的两位海员虽心态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愿望,他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盼望
艾青(1979年3月上海)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生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小题1】诗中诗人是抓住哪两个瞬间的场景,分别从哪两个感官角度来塑造艺术形象的?
【小题2】诗中所选取的两位海员虽心态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愿望,他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太阳
艾青
①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②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③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④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写于1937年春
【小题1】请概括“太阳”这一意象的主要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小题2】简要分析诗的前二节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太阳
艾青
①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②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③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④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写于1937年春
【小题1】请概括“太阳”这一意象的主要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小题2】简要分析诗的前二节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雨巷》的作者是现代诗人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诗歌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较大。 |
B.艾青,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品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
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左丘明。 |
D.《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由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整理编辑,是一部叙事生动的国别体史书。 |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太阳的话
艾青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村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942年1月14日)
【小题1】诗歌要用意象来表达情感,本诗所描绘的是___________的形象,寄托着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诗的第二小节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所给予人们的美好事物,这些都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其中露水可以滋润万物,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能使人神清气爽,_________能让人感受到光明,温暖可以为人驱除寒冷。
【小题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太阳的话
艾青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村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942年1月14日)
【小题1】诗歌要用意象来表达情感,本诗所描绘的是___________的形象,寄托着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诗的第二小节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所给予人们的美好事物,这些都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其中露水可以滋润万物,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能使人神清气爽,_________能让人感受到光明,温暖可以为人驱除寒冷。
【小题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太阳人的语言和思想。 |
B.让我进去,让我进去”是祈使句,要读出命令的语气。 |
C.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文学家,诗人。 |
D.本诗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情感。 |
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回答小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得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得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法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小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小题2】象征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跟比喻强调外在的形似不同,象征更侧重于用某个特定物象诠释人的情感或精神品质。请赏析本诗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得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得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法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小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时间。
看!
【小题1】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黎明景象?请简要概括。
【小题2】有人说本诗的两个“看”字各有妙处,请你结合诗歌进行先要赏析。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时间。
看!
【小题1】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黎明景象?请简要概括。
【小题2】有人说本诗的两个“看”字各有妙处,请你结合诗歌进行先要赏析。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扉,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小题1】如何理解“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小题2】诗人说“我是地主的儿子”,又说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两处“儿子”的自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3】诗人为什么说“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
大堰河,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扉,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小题1】如何理解“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小题2】诗人说“我是地主的儿子”,又说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两处“儿子”的自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3】诗人为什么说“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片断,回答问题。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①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②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③
【小题1】诗中划线部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
【小题2】“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话告诉我们( )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①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②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③
【小题1】诗中划线部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
A.①说明其卑微。②进一步说明其身份。③倾注了对她的感情。 |
B.①交代我与她的关系。②表明我以她为骄傲。③倾注我对她的深厚感情。 |
C.①说明我与她的关系。②进一步说明其身份。③表明我的深厚感情。 |
D.①点明身份。②突出对她的热爱。③倾注对她的深情厚谊。 |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却是农民的儿子。 |
B.“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
C.“我”不忘养育之恩。 |
D.“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密切。 |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乞丐
艾青
在北方
乞丐用固执的眼
凝视着你
看你在吃任何食物
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
在北方
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
乌黑的手
要求施舍一个铜子
向任何人
甚至那掏不出一个铜子的兵士
1938年春陇海道上
【小题1】“乞丐用固执的眼/凝视着你”中“凝视”用得极为准确、精练。请问,这个词语刻画出乞丐怎样的心理?
【小题2】艾青回忆写这首诗时说过,“乞丐伸出的永不缩回的手的细微动作,他是观察了很久之后才捕捉到这个体现痛苦的动作的”。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这个细节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乞丐
艾青
在北方
乞丐用固执的眼
凝视着你
看你在吃任何食物
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
在北方
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
乌黑的手
要求施舍一个铜子
向任何人
甚至那掏不出一个铜子的兵士
1938年春陇海道上
【小题1】“乞丐用固执的眼/凝视着你”中“凝视”用得极为准确、精练。请问,这个词语刻画出乞丐怎样的心理?
【小题2】艾青回忆写这首诗时说过,“乞丐伸出的永不缩回的手的细微动作,他是观察了很久之后才捕捉到这个体现痛苦的动作的”。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这个细节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下列短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立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他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频纠缠在一起。
树
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立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他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频纠缠在一起。
A.前四行诗描写了树的实实在在的形象。 |
B.全诗写出了树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C.后四行诗写树的地下景观,暗含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 |
D.诗人以树作为象征,把深厚的社会内容涵盖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