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虞美人·枕上[注]

一九二一年

***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注)此词是***写给新婚不久的夫人杨开慧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江海翻波浪”以比喻、夸张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突出、鲜明地写出“愁”状。
B.一个“晓”字,点出是彻夜未眠;一个“影”字,写出若即若离的别样之苦。
C.下阕末两句,作者触景生情,见月怀人,含蓄地写出了别离之苦。
D.这首词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离愁别绪。
【小题2】这首词与***的《沁园春·长沙》相比,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看,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对意象描绘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红遍”修饰“万山”,用“尽”描绘“层林”,象征革命烈火越烧越旺。
B.用“碧透”﹑“争流”描绘江水与船只,一动一静,对比鲜明。
C.用“击”来写鹰的矫健有力,用“翔”写鱼的轻快自由,诗人从高到低写出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意象。
D.用“竞”概写万类霜天,意在劝导人们要像大自然一样具有竞争的意识。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万类/霜天/竞/自由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粪土/当年/万户侯D.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①这首词创作于1935年2月,中央红军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的敌人后夺回了遵义,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鼓舞了军心。②咽,呜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③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写出了战斗的时间、节令,描绘了看到的景物,营造了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嗒嗒的马蹄声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跌宕,在山间回环向前,生动地描绘出了红军行动的机敏、暗示了战斗的紧张、激烈。
C.上阕的整体色调是明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为整首词奠定了豪迈昂扬的感情基调。
D.“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让人有超现实之感。
【小题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小题1】对上面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B.岁岁重阳——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战地黄花分外香——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D.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小题2】下片上句刚说“不似春光”,下句又马上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七律•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②乌蒙:指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海拔2300米,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颔联概写红军翻山越岭,“逶迤”形容绵延不断,“腾"字写出了奔腾之势。
B.颈联写红军过金沙江和大渡河,用“云崖暖”“铁索寒”突出天险之不可逾越。
C.尾联是全诗的高潮,“更喜” 二字,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精神。
D.全诗首尾照应,在结构上十分完美,开篇定基调,结尾显出对美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小题2】本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找出两种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大柏地

***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注]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市北部。1929年,***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太阳西斜时的彩虹入笔形象传神地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夏日黄昏图。
B.上阕从空中美景到眼前的斜阳关山,雨后群山格外苍白无力,显出苍茫的暮色。
C.下阕开始两句点出此词追忆的主题,这些弹洞点缀祖国河山,却显得分外美丽。
D.本词通过对大柏地夏天傍晚雨后的山川风景的描绘,表达出词人乐观豪迈的胸襟。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面对课文语句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七句写景技巧丰富,远近、高低、动静结合,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的赞美。接着,作者即景抒情,“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归属问题。
B.《师说》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古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众人“耻学于师”作对比,再以人们为子“择师而教”与自身“则耻师”作对比,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群聚而笑之”作对比。三组对比彰显了不从师而学的荒谬,对不良风气作了有力批判。
C.“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 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和图画所引起的爱。”(前句 中“真”“浸”两字道出了对北平的爱热烈而深沉;后句指作者对北平的爱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感受,他把这种爱形象化成音乐一样动听,像图画一样悦目,可以感知。)
D.《始得西山宴游记》文章第一段写游众山,是为了烘托此次游西山给作者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启迪。“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既总结了西山特立不群、高大出众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人格精神的傲然独立。作者的精神境界与西山的特点相契合。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黄鹤楼①

***

茫茫九派②流中国,沉沉一线③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④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②九派: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③一线: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④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小题1】下列对本词体裁与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词牌是“菩萨蛮”,词题是“黄鹤楼”,属于小令,小令或单阕或双阕,也有多阕。
B.词的开篇,作者以俯仰视角来谋篇布局,凭依高处,纵目落笔,取势辽阔旷远。
C.词的上阕中,作者运用“象征”“叠词”的手法,表现出了凄迷、压抑的社会背景。
D.上阕末句中的“锁”字既呼应了前面的“穿”字,又形象地表现出景物的特点。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①写作此词时***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两句,通过对比泛论人生天道,富有哲理,由此引出重阳入题。
B.“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调动视觉与嗅觉描写菊花,作者在菊花中蕴含的情感心志与陶渊明相同。
C.“一年一度秋风劲”一句中“劲”字极具表现力,写出了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
D.“胜似春光”,表现作者的独特情怀;“寥廓江天万里霜”,以景作结,写出天阔水长的寒秋景象。
【小题2】试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词。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