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鲁迅(1881-1936)
- 周作人(1884-1967)
- 柳亚子(1887-1958)
- 胡适(1887-1962)
- 刘半农(1891-1934)
- 郭沫若(1892-1978)
- + 毛泽东(1893-1976)
- 《沁园春·雪》
- 《沁园春·长沙》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顾颉刚(1893-1980)
- 许地山(1893-1941)
- 丁西林(1893-1974)
- 叶圣陶(1894-1988)
- 邹韬奋(1895-1944)
- 冯友兰(1895-1990)
- 林语堂(1895-1976)
- 茅盾(1896-1981)
- 郁达夫(1896-1945)
- 徐志摩(1896-1945)
- 朱光潜(1897-1986)
- 田汉(1898-1968)
- 朱自清(1898-1948)
- 郑振铎(1898-1948)
- 翦伯赞(1898-1968)
- 瞿秋白(1899-1935)
- 闻一多(1899-1946)
- 老舍(1899-1966)
- 冰心(1900-1999)
- 夏衍(1900-1995)
- 王力(1900-1986)
- 鲁彦(1901-1944)
- 陈毅(1901-1972)
- 梁思成(1901-1972)
- 柔石(1902-1931)
- 沈从文(1902-1988)
- 李伟森(1903-1931)
- 冯雪峰(1903-1976)
- 胡也频(1903-1931)
- 梁实秋(1903-1987)
- 巴金(1904-2005)
- 艾芜(1904-1992)
- 沙汀(1904-1992)
- 丁玲(1904-1986)
- 吕叔湘(1904-1998)
- 臧克家(1905-2004)
- 李广田(1906-1968)
- 吴伯箫(1906-1982)
- 赵树理(1906-1970)
- 张天翼(1906-1985)
- 李健吾(1906-1982)
- 冯铿(1907-1931)
- 萧军(1907-1988)
- 周立波(1908-1979)
- 吴组缃(1908-1994)
- 殷夫(1909-1931)
- 吴晗(1909-1969)
- 姚雪垠(1910-1999)
- 曹禺(1910-1996)
- 艾青(1910-1996)
- 钱钟书(1910-1998)
- 萧乾(1910-1999)
- 吴强(1910-1990)
- 萧红(1911-1942)
- 马南邨(1912-1966)
- 孙犁(1913-2002)
- 杨朔(1913-1968)
- 唐弢(1913-1992)
- 杨沫(1914-1995)
- 周而复(1914-2004)
- 徐迟(1914-1996)
- 叶君健(1914-1999)
- 严文井(1915-2005)
- 柳青(1916-1978)
- 刘白羽(1916-2005)
- 袁珂(1916-2001)
- 田间(1916-1985)
- 碧野(1916-2005)
- 查良铮(1918-1977)
- 秦牧(1919-1992)
- 黄仁宇(1918-2000)
- 郭小川(1919-1976)
- 魏巍(1920-2008)
- 汪曾祺(1920-1997)
- 杜鹏程(1921-1991)
- 何为(1922-2011)
- 峻青(1922-)
- 李季(1922-1980)
- 马峰(1922-)
- 曲波(1923-2002)
- 贺敬之(1924-)
- 张爱玲(1920-1995)
- 戴望舒
- 陆蠡
- 蔡元培
- 梁斌
- 冯至
- 穆旦
- 何其芳
- 卞之琳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战国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者所著,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之一。 |
B.唐代文学家韩愈主张文章要反映社会现实,《师说》就是反映这一主张的代表作。 |
C.***于1925年到长沙故地重游,触景生情,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
D.巴尔扎克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上片重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词的下片重抒情,通过回忆,抒发了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理想抱负。 |
B.《劝学》一文阐述道理,以常见的事物或现象设喻,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现出来,如以提取靛青色、水寒成冰和车轮制作法为喻说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
C.《我与地坛》旨在用自己于逆境中以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体验传达给读者。文章两节分别写了地坛和命运,而文题《我与地坛》没有提及命运,原因是在作者心目中,地坛正是自己命运的象征。 |
D.老舍的《向北平》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结束全文。从句式特点看,作者直抒胸臆,用感叹句加强语气,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高潮;从情感上说,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唐代伟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诗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他的诗文集《白氏长庆集》是按照皇帝年号命名的。 |
B.我国古典诗歌如唐代的律诗和绝句、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等等则可称作旧体诗。在现代诗人中也有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比如***的诗词,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 |
C.《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节选了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阐述了“学习贵在坚持专一”这一中心论点。 |
D.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一生著作颇丰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课文《祝福》选自《彷徨》。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按时间可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沁园春.长沙》属于古代诗歌。 |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
D.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诗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有徐志摩、闻一多等。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于古典诗歌。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叙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 |
D.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 |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小题。
【小题2】请分析***《卜算子 咏梅》的主要表达技巧。
【小题3】请分析这两首词各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卜算子 咏梅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卜算子 咏梅
[宋]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题1】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效果。【小题2】请分析***《卜算子 咏梅》的主要表达技巧。
【小题3】请分析这两首词各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忆秦娥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____)。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____)。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____),苍山如海,残阳如(____)。
【小题1】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括号处。
月 泣 却 越 血 霞 咽 冷 画
【小题2】这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以“月”为例加以概括说明。
【小题3】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


忆秦娥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____)。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____)。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____),苍山如海,残阳如(____)。
【小题1】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括号处。
月 泣 却 越 血 霞 咽 冷 画
【小题2】这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以“月”为例加以概括说明。
【小题3】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小题2】请分析***《卜算子·咏梅》的主要表现手法。
【小题3】请分析上面两首词各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小题4】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请你再写出两句关于“梅花”的名句。
卜算子·咏梅
***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题1】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一句中“俏”字的表达效果。【小题2】请分析***《卜算子·咏梅》的主要表现手法。
【小题3】请分析上面两首词各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小题4】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请你再写出两句关于“梅花”的名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小题2】联想与想象是诗词的两只翅膀,作者由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
【小题3】“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几句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4】“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了曹操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你是怎样理解“挥鞭”一词的?
浪淘沙·北戴河
***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54年夏
【小题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小题2】联想与想象是诗词的两只翅膀,作者由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
【小题3】“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几句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4】“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了曹操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你是怎样理解“挥鞭”一词的?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小题2】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小题1】对两首词的词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驿外”“断桥”“黄昏”“更著风和雨”,写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写出了受到打击的情景。 |
B.“一任群芳妒”,表现出陆游人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
C.***的词用“飞雪”“悬崖”“百丈冰”,写出了梅花凌风傲雪,不畏严寒的品质。 |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为当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之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凋落的花瓣处在万花丛中,仍露出欣慰的笑容。 |
A.两首词均以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背景。 |
B.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 |
C.陆游的词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绝不媚俗的忠贞;***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
D.***词中的梅花是威武不屈的,迎着严寒冰雪,傲然挺立,坚持真理的革命者形象;陆游词中的梅花则是封建士大夫既保持节操,又消极无奈情景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