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沁园春·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小题1】统领上片的一个动词是______,统领下片的一个动词是______。
【小题2】从下片中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完成各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题1】词这种文体在创作中,有时为了适应平仄韵律或表达效果的需要,把常式语序作一些调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几句就是这样这几句如果换成常式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C.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头
D.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小题2】上片中“看”字总领到下文哪一句?这些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在词的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3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以及对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作者表达了乐观主义精神和豪情壮志。
B.“万”“百”大数值虚数,“遍”“尽”“透”等极致性词语的使用体现出现实主义情怀。
C.全词动静有度,张弛有致;上片湘江秋景表现得逍遥自在,下片由轻松悠闲转而气势磅礴。
D.本词写秋不落悲秋俗套,慷慨激昂,因为作者笔下秋天的壮丽、大气和其豪迈气概相吻合。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鉴赏点一:赏析词的意象和画面
【小题1】在上片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请用词中的三个字概括其特点。
【小题2】下片一个“忆”字领起下文,描绘了哪几幅画面?作者给出上片“谁主沉浮”的答案了吗?
鉴赏点二:鉴赏诗词语言
【小题3】词开头中的“独立”能否改为“伫立”?请简要赏析。
【小题4】这首词用词精当,语言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明确)
精妙用词
分析鉴赏
山红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林尽
①“层”字表现出___________,“染”字则活画出_________
江碧
“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

“百”字写舸之多,“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长空
②“击”字准确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
浅底
③“翔”字形容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在诗歌中***等青年展现了什么样的形象?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相关词句
形象特点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根据课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有人认为,***的这首词在描写秋景时固然很成功,但也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只有视觉描写,而没有听觉描写,从而使“图”中景物单一,你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小题2】在***的诗词中,有两首词既表露他的志向抱负,又反映了他的心路历程,这就是《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请分析这两首词在内容和情感上的不同之处。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沁园春·长沙》中作者的自我形象是怎样得以表现的?
当前题号:8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这首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的?试结合上片内容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营造了深秋萧瑟的意境。
B.词中用语极富表现力,如“击”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
C.本词末尾作者以问句作结,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一问的巧妙回答。
D.作者塑造了以天下为己任、蔑视权贵和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者形象。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