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唐代伟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诗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他的诗文集《白氏长庆集》是按照皇帝年号命名的。
B.我国古典诗歌如唐代的律诗和绝句、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等等则可称作旧体诗。在现代诗人中也有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比如***的诗词,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
C.《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节选了四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阐述了“学习贵在坚持专一”这一中心论点。
D.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一生著作颇丰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课文《祝福》选自《彷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2-29 08:3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情。
(《荀子·天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卜筮然后决大事    决:决定。
B.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赫:光明、显耀。
C.孰与物畜而制之   畜:畜养。
D.孰与应时而使之   应:响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百姓以为神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B.无何也   夫子何哂由也
C.则失万物之情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D.日月食而救之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下雨、日食等纯属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没有必然的关系,也不会因人的期望而发生或消亡。
B.人们祭神求雨有时下雨,这和没有祭神有时也下雨完全一样,而老百姓却认为很灵验。这正是百姓愚昧之处,需要君子开启心智。
C.荀子指出,礼义是立国之本。作为一个国君只有尊崇礼义、对百姓仁爱、重贤尚能才能治国安邦称王称霸。
D.在天道面前,尊崇、思慕固然必要,但是掌握天道运行的规律加以控制利用则更为重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2)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而学于师     耻:以……为羞耻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惑:疑惑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跂望矣   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C.可怪也欤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小题4】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
【小题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小题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小题7】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的划线句子用“/”断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先 自 度 其 足 而 置 之 其 坐 至 之 市 而 忘 操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