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岳飞(1103-1142)
- + 陆游(1125-1207)
- 《关山月》
- 《书愤》
- 《诉衷情》
- 《钗头凤》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西 村
陆 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中“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两句也是听觉和视觉感受的“声色兼备”。
【小题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西 村
陆 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
B.“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
C.“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
D.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
【小题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前年脍鲸东海上, 白浪如山寄豪壮 。
去年射虎南山秋, 夜归急雪满貂裘 。
今年摧颓最堪笑③,华发苍颜羞自照 。
谁知得酒尚能狂, 脱帽向人时大叫 。
逆胡未灭心未平, 孤剑床头铿有声 。
破驿梦回灯欲死, 打窗风雨正三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陆游的这首七言律诗充分反映了诗人胸中所存的一段不可磨灭的杀敌锐气,以及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伤悲,写得跌宕奇崛,似狂似悲。
【小题2】诗歌鉴赏通常要求我们置身诗境,体悟其中的精妙和意蕴,得到审美享受。请置身诗境,结合全诗,对此诗的前四句进行赏析 。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前年脍鲸东海上, 白浪如山寄豪壮 。
去年射虎南山秋, 夜归急雪满貂裘 。
今年摧颓最堪笑③,华发苍颜羞自照 。
谁知得酒尚能狂, 脱帽向人时大叫 。
逆胡未灭心未平, 孤剑床头铿有声 。
破驿梦回灯欲死, 打窗风雨正三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的五六句中“最堪笑”“羞自照”的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无限的不平与感伤,是对颓唐失意,容颜苍老的自我解嘲, |
B.“谁知得酒尚能狂” 一句,作者表面上惊诧自己居然酒后失态,实际上透视内心,这是借酒后狂态来宣泄难以抑制的愤慨。 |
C.“逆胡未灭”是作者“心未平”的根源,也是其醉思的核心,由此产生的抑郁悲凉之感贯穿全诗。 |
D.“孤剑床头铿有声”移情于物,通过床头孤剑发出铿然响声把作者的内心情感形象地表现出来。“打窗风雨正三晚”以景做结,景中含情,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又含蓄抒发了内心的悲痛之情。 |
【小题2】诗歌鉴赏通常要求我们置身诗境,体悟其中的精妙和意蕴,得到审美享受。请置身诗境,结合全诗,对此诗的前四句进行赏析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思①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②。
【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1203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火牛: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双角绑上利刃,尾巴绑上易燃物点燃令其冲向敌军,最早春秋时齐将田单破燕军时用了火牛。③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汉末许汜去下邳看望陈登,陈不理睬他,自卧高处的大床上,让许卧下床。后来刘备对许汜说:“我要是陈登,当卧百尺楼上,让你以地为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E. 诗歌的尾联借助陈元龙的典故,写出诗人已入暮年的无奈以及欲获高位而不得的惆怅心情。
【小题2】此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诗人过着闲适生活但又不安的矛盾心情,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秋思①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②。
【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1203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火牛: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双角绑上利刃,尾巴绑上易燃物点燃令其冲向敌军,最早春秋时齐将田单破燕军时用了火牛。③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汉末许汜去下邳看望陈登,陈不理睬他,自卧高处的大床上,让许卧下床。后来刘备对许汜说:“我要是陈登,当卧百尺楼上,让你以地为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江湖浪迹一沙鸥”中的“沙鸥”这一意象和杜甫《旅夜书怀》中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沙鸥”特征相同。 |
B.诗歌的颔联写“事大如天醉亦休”,可见诗人整天惦记国家大事,有时甚至借酒浇愁,以致有度日如年的感慨。 |
C.“砧杵敲残深巷月”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将妇女的砧杵捣衣之声与月亮的残缺之形相结合,烘托了诗人落寞的心境。 |
D.诗歌的颈联借助“寒砧”“残月”“梧桐落叶”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冷寂的画面,借景抒情,情寓景中。 |
【小题2】此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诗人过着闲适生活但又不安的矛盾心情,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这句诗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抓住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描绘出一幅莽苍雄阔、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图。 |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
D.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①,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水生植物,水岸多见。本词写于作者54岁罢官东归途中。
【小题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小题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①,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水生植物,水岸多见。本词写于作者54岁罢官东归途中。
【小题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小题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人误许”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何作用?
汉宫春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人误许”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填空题。
②霸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关心战事的进展、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与_______________。与陆游其他诗歌一样,词里洋溢着浓厚的爱国激情。词中“悲歌击筑”用的是“___________”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效忠国家的决心。
秋波媚
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②霸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关心战事的进展、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与_______________。与陆游其他诗歌一样,词里洋溢着浓厚的爱国激情。词中“悲歌击筑”用的是“___________”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效忠国家的决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请概述本诗首联中“渔舟”意象的意蕴。
(2)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本诗颈联“急”、“开”两字的表达效果。
枕上述梦 陆游
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①。
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
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箦②死堪羞。
注解:①褠(gōu):直袖单衣。②床箦(zé):床席。(1)请概述本诗首联中“渔舟”意象的意蕴。
(2)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本诗颈联“急”、“开”两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2】请赏析“当年万里觅封侯”的“觅”和“泪空流”的“空”字。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小题1】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小题2】请赏析“当年万里觅封侯”的“觅”和“泪空流”的“空”字。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题1】从内容角度,两首诗均属 诗,他们都应用到的表现手法是 。
【小题2】毛诗笔下的梅花有何特点?
答:
【小题3】陆诗笔下的梅花有何特点?
***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题1】从内容角度,两首诗均属 诗,他们都应用到的表现手法是 。
【小题2】毛诗笔下的梅花有何特点?
答:
【小题3】陆诗笔下的梅花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