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前年脍鲸东海上, 白浪如山寄豪壮 。
去年射虎南山秋, 夜归急雪满貂裘 。
今年摧颓最堪笑③,华发苍颜羞自照 。
谁知得酒尚能狂, 脱帽向人时大叫 。
逆胡未灭心未平, 孤剑床头铿有声 。
破驿梦回灯欲死, 打窗风雨正三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的五六句中“最堪笑”“羞自照”的字里行间蕴藏着作者无限的不平与感伤,是对颓唐失意,容颜苍老的自我解嘲,
B.“谁知得酒尚能狂” 一句,作者表面上惊诧自己居然酒后失态,实际上透视内心,这是借酒后狂态来宣泄难以抑制的愤慨。
C.“逆胡未灭”是作者“心未平”的根源,也是其醉思的核心,由此产生的抑郁悲凉之感贯穿全诗。
D.“孤剑床头铿有声”移情于物,通过床头孤剑发出铿然响声把作者的内心情感形象地表现出来。“打窗风雨正三晚”以景做结,景中含情,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又含蓄抒发了内心的悲痛之情。
E. 陆游的这首七言律诗充分反映了诗人胸中所存的一段不可磨灭的杀敌锐气,以及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伤悲,写得跌宕奇崛,似狂似悲。
【小题2】诗歌鉴赏通常要求我们置身诗境,体悟其中的精妙和意蕴,得到审美享受。请置身诗境,结合全诗,对此诗的前四句进行赏析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6-06 02:40: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
(注)
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 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小题1】诗人写景是怎样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2】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就诗歌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其四)
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②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③。
(注)①宗父:对北宋名将宗泽的美称。②悔祸:后悔造成祸害。③炉熏:熏香;焚香。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衬托之法,突出金兵入侵北宋都城的野蛮行径为世所罕见,令人发指。
B.颔联巧用典故,歌颂了抗金英雄的业绩,并借遗民之口表达了收复失地的愿望。
C.颈联展开想象,用上天悔祸,终将助力平虏,警示统治者公道自在,人心可用。
D.全诗综合运用了对比、借代、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写景抒情议论,各尽其妙。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寄仲高
①
(宋)陆游
东望山阴
②
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注)①仲高:陆升之,字仲高,陆游的堂兄。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前两句一问一答,写故乡遥远,为全文写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定下伤感的基调。
B.第三句写词人在空白的纸上写满家书,表达了词人对家人道不尽的思念之情。
C.“寄语”两句借流水表达怀人之情,表明自己用不了多少天便要乘舟去寻兄弟。
D.“真老”一词写出了万里飘泊、年华老大的慨叹,情感悲伤低回,语言风格凄婉。
E. 作者以“茶烟”的闲适反衬鬓发已白、夜不能寐的愁绪,抒发了故土难回的无奈。
【小题2】“书回已是明年事”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泊
①
陆游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
②
空。
【注】①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作于赴任西行途中。②堞:城上的短墙。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开篇用了比兴的手法,写出了诗人人蜀的原因,引出了后文写自己的心情。
B.本诗构思巧妙,颈联才通过泊船时的一件小事及眼前的景色正式人题写“晚泊”。
C.颔联实写了蜀地“万死一生…‘千峰百嶂”的恶劣环境,侧面烘托诗人的心情。
D.即使是夜泊,邻舟乞火、船夫祈风,渲染出热闹的气氛,烘托诗人愉悦的心。隋。
E. 尾联“空”字用得妙,以景结情,渲染出萧索的气氛,与诗人的心情紧密结合。
【小题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 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小题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南宋
陆游(1125-1207)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