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请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两句。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作

陆 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

(注)①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这时陆游七十五岁,被罢官闲居家中已十几年。②郑虔:唐玄宗时士人,文才很高,其诗、书、画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嗜酒如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辈流”指以恢复万里关河相期许的朋友,“死尽中朝”可见诗人心中仍关心朝事。
B.诗人的夙愿因朋辈的殒折和年华的流逝而日益渺茫,因此有“孤枕梦”之语。
C.“清愁”因梦醒后的秋风秋雨而生,“清愁”之情与“清秋”之景交融,情景相生。
D.诗歌由“卧”而“梦”再到“醒”,脉络分明,“吴笺着句”照应“作”,结构严谨。
【小题2】诗歌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出境窘迫之人。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题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的表达技巧。
【小题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绝句
陆 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这首诗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作者流露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苦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字,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小题1】辛弃疾,字______________,陆游,字______________二人都是______________派词人。
【小题2】二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小题3】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楓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雨[注]

陆游

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

百年殊鼎鼎,万事只悠悠,

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

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

(注)此诗作于孝宗乾道四年秋天,陆游44岁,在山阴三山别业。诗人自罢归故乡,业已三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作此诗时,虽已被罢官归乡,但仍然不能忘怀于社会和现实,同时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
B.颔联的“鼎鼎”谓人生不过百年,此句化用陶渊明诗“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悠悠”即邈远。
C.颈联表达了作者做不到像鱼儿一样疾行千里,不能理解志在远方的志士,只得沦落于山野的无奈。
D.尾联以叙事做结,作者写自己在雨夜伤心落泪,其所包含的痛苦之情与杜甫的家国情怀非常类似。
【小题2】“惊回万里关河梦,滴碎孤臣犬马心”是陆游《秋夜闻雨》中的诗句,请比较这两句诗与本诗首联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剑门关

陆 游

剑门天设险,北向控函秦

客主固殊势,存亡终在人。

栈云寒欲雨,关柳暗知春。

羁客垂垂老,凭高一怆神。

(注)①这首诗是乾道八年十一月诗人赴任成都途经剑门关时写的。②函秦:泛指长安一带。当时已经被金人占领。
【小题1】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现手法。
【小题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茸,有碑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涛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濠,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及抛江其下 过:经过
B.又秋深缩 潦:积水
C.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
D.有碑其事 载:记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此山当时一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
B.稍饰以楼观亭榭 入前为寺
C.得尽历秒 乐土乐土,爰得我
D.然峭拔秀丽皆不可小孤比 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写镜头。
B.文章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时,由近及远,突出了其“峭拔秀丽”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C.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对有关的传闻逸事、前人诗句信手拈来,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了诗的灵气。
D.作者从史料方面考订小孤山上的庙宇,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同时也使本文有了很高的文献价值。
【小题4】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①

陆 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注) ①本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初,当时作者41岁,任隆兴通判。②琼糜:美酒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为夜读缘起,自称“腐儒”,但联系作者的生平看,其内涵应该别有深意。
B.“独喜”表明作者从古籍阅读中有所收获,又隐含着自己不屑与世沉浮的清高。
C.颈联转换角度,从室外写秋夜,内容不再局限于陋室青灯,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D.“策策”“冬冬”,声声到耳,以动衬静,反而能使读者联想到阅读书籍给人的温暖。
(2)本诗第四句“青灯有味似儿时”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