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所给诗句中“空”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让景物具有了浓厚的情感,在景语之中蕴含了令人寻味的“情语”:尽管草绿鸟鸣,却无人欣赏。
B.“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字写尽了古之繁荣与今之萧条,在写景的同时写出了“城”之变迁,也就写出了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写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一切成空的悲凉,又衬托出下句衰鬓已斑的无奈之情。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字写出了山的空旷、静谧、寂寞、冷清,渲染了悲怆凄凉的意境。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其四)

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②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③。

(注)①宗父:对北宋名将宗泽的美称。②悔祸:后悔造成祸害。③炉熏:熏香;焚香。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衬托之法,突出金兵入侵北宋都城的野蛮行径为世所罕见,令人发指。
B.颔联巧用典故,歌颂了抗金英雄的业绩,并借遗民之口表达了收复失地的愿望。
C.颈联展开想象,用上天悔祸,终将助力平虏,警示统治者公道自在,人心可用。
D.全诗综合运用了对比、借代、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写景抒情议论,各尽其妙。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写作者早年壮怀激烈,雄心勃勃,是因为不知世事艰难,流露出一丝悔意。
B.颔联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业绩,颈联则写壮志未酬而年华老去的感叹,情调由昂扬转入忧愤。
C.颈联写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满是悲怆。“塞上长城“句,作者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明志,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D.尾联极力赞美诸葛亮,惭愧自己才德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惭愧自己未能在诸葛亮麾下建功立业。
E.全诗表现了作者虽历经艰难却矢志不渝,虽内心悲愤却并不消极的爱国情怀。
【小题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陆游的《书愤》,完成后面各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小题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世事艰”即世事的艰难,暗指宋朝内部投降派对抗金事业的阻挠。
B.“中原北望”即“北望中原”之意,诗中因为平仄、韵律、情感表达等需要,往往采用倒置语序,本句即为一例。
C.“塞上长城”指能守边的将领,语出《南史·檀道济传》。
D.“伯仲”即兄弟,这句的意思是说,千年以来谁也不能跟我们陆氏兄弟相比。
【小题2】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于作者61岁时,大意是追述诗人早年的抱负,并抒发壮志未酬而产生的失落之感,感情低沉哀怨。
B.诗分两层,前四句写“早岁”,后四句写现在,前后对比,感情强烈。
C.颔联两句追述了宋军两次胜利的战斗,也是诗人收复中原之志的具体化,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领土,并收复失地。
D.本诗颈联和尾联各用一个典故,贴切而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表现了陆游诗善于用典的特点。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书愤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小题1】有人评论陆游这首《书愤》“句句是愤,字字是愤”,请从诗中找出一处谈谈你对诗人郁愤之情的理解。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小题1】下列关于陆游《书愤》一诗的解析有误的两项是( )
A.《书愤》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写景与抒情有明显的界限,显然得力于杜甫。
B.首联回顾年少时气涌如山,立下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如今看来,深感此志难成。
C.颔联一方面赞扬历史上两次辉煌的胜利,一方面追述平生最难忘的两段征战生涯。
D.颈联意气风发,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范仲淹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
E. 尾联赞扬孔明;并藉古讽今,讥刺朝中无人主持北伐。
【小题2】"书愤"之"愤"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   愤(其二)
陆游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注:①本诗写于1197年,作者时年七十三,已退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老家多年。②的博:地名,在今四川省。皋兰:县名,在今甘肃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三四句写当下自己虽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悲愤存胸,宝剑在握,还是愿为国拼尽全力。
B.诗的五六句为实写,诗人回忆当年之事:那时,他一腔热血,满怀激情,为了收回失地,远戍的博,鏖战皋兰。
C.本诗题为《书愤》,诗中虽无“愤”字,愤却贯穿始终:从当年的壮志凌云到现在只能袖手旁观,都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苍凉。
D.全诗共分为两层,前六句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的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两句写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心不死的感情。
E. 全诗笔力雄健,气壮山河,充分地显示了陆游对国家、民族的每饭不忘、终生难释的深厚情意。
【小题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对比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其二)

陆 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①宗父:对北宋名将宗泽的美称。②悔祸:后悔造成祸害。③炉熏:熏香;焚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衬托之法,突出金兵入侵北宋都城的野蛮行径为世所罕见,令人发指。
B.颔联巧用典故,歌颂了抗金英雄的业绩,并借遗民之口表达了收复失地的愿望。
C.颈联展开想象,用上天悔祸,终将助力平虏,警示统治者公道自在,人心可用。
D.全诗综合运用了对比、借代、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写景抒情议论,各尽其妙。
【小题2】前人评说:《书愤》之“愤”,实愤中含悲,愤中含忧,愤中有报国之义。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请赏析它在写景上的特点。
(3)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钱载谁堪伯仲间。

【小题1】如何理解“书愤”的“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结尾一联对表达诗的主旨和意境作用重大,请谈谈你的理解。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