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岳飞(1103-1142)
- + 陆游(1125-1207)
- 《关山月》
- 《书愤》
- 《诉衷情》
- 《钗头凤》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定楼遇急雨
陆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小题1】本诗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小题2】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
南定楼遇急雨
陆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小题1】本诗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小题2】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西 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①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②黄昏。
注释:①求浆,要水喝;②耿:微明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
E. “乱山”意象奠定了全诗杂乱、荒凉、冷清的感情基调,和“小桃源”形成鲜明对比
【小题2】诗歌的颔联、颈联描写了西村怎样的景色,体现了怎么样的环境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西 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①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②黄昏。
注释:①求浆,要水喝;②耿:微明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
B.“初转马”与“水面初平云脚低”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
【小题2】诗歌的颔联、颈联描写了西村怎样的景色,体现了怎么样的环境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一、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东坡先生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有云:“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梅圣俞为小试官得之以示欧阳公。公曰:“此出何书?”圣俞曰:“何须出处!“公以为皆偶忘之,然亦大称叹。初欲以为魁,终以此不果。及揭榜,见东坡姓名,始谓圣俞曰:“此郎必有所据,更恨吾辈不能记耳。”及谒谢,首问之,东坡亦对曰:“何须出处。”乃与圣俞语合。公赏其豪迈,太息不已。
(选自《老学庵笔记》)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梅圣俞为小试官得之以示欧阳公
【小题2】省试,即科举中的礼部试,在明、清时称会试。省试第一名被称为____,乡试第一名被称____,殿试第一名被称为____。
【小题3】欧阳公“赏其豪迈,太息不已”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概括。
东坡先生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有云:“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梅圣俞为小试官得之以示欧阳公。公曰:“此出何书?”圣俞曰:“何须出处!“公以为皆偶忘之,然亦大称叹。初欲以为魁,终以此不果。及揭榜,见东坡姓名,始谓圣俞曰:“此郎必有所据,更恨吾辈不能记耳。”及谒谢,首问之,东坡亦对曰:“何须出处。”乃与圣俞语合。公赏其豪迈,太息不已。
(选自《老学庵笔记》)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梅圣俞为小试官得之以示欧阳公
【小题2】省试,即科举中的礼部试,在明、清时称会试。省试第一名被称为____,乡试第一名被称____,殿试第一名被称为____。
【小题3】欧阳公“赏其豪迈,太息不已”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①
陆游
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
兽奔鸟散何劳逐,直斩单于衅宝刀②。
注:①戏作:陆游此类诗特点是文笔通俗、随意,内容关注于人情、风俗、奇闻逸事和历史传说或者作者有感于现实而来的想象内容等。作者的此诗关注现实但非写实。②《水浒传》第三十回:“刀却是好,到我手里,不曾发市,先把这道童祭刀。”这几句话可借作“衅”字的解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本诗作者回忆了年轻时的一次战争,通过风雪的严寒来反衬我军的威猛、“直斩单于”,给人激进向上的力量。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①
陆游
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
兽奔鸟散何劳逐,直斩单于衅宝刀②。
注:①戏作:陆游此类诗特点是文笔通俗、随意,内容关注于人情、风俗、奇闻逸事和历史传说或者作者有感于现实而来的想象内容等。作者的此诗关注现实但非写实。②《水浒传》第三十回:“刀却是好,到我手里,不曾发市,先把这道童祭刀。”这几句话可借作“衅”字的解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风破肉”一个“破”字,把风的猛烈与天气的严寒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大有岑参《白雪歌送吴判官归京》“风头如刀面如割”的感觉。 |
B.句一写渡河行军,句二写云梯攻城,句三句四写追敌杀敌,直捣“黄龙府”,四句一线贯穿,有一种势如破竹的气势,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
C.“兽奔鸟散”写出了敌人的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的混乱,表现出我方军队的英勇强盛,所向披靡,既有对敌人的蔑视也有对宋军的赞扬。 |
D.“直斩单于”即杜甫所说的“擒贼先擒王”。把敌人的首领单于抓住了,敌军就会作鸟兽散,溃不成军,不值一提。 |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作,完成下列小题。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写于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启用。
【小题1】对该诗的鉴赏,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E. 尾联写诗人不愿在京城堕落于风尘,决定趁着清明时节还乡,从此隐遁山林,尽享山林之乐。
【小题2】《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两首诗中都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写于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启用。
【小题1】对该诗的鉴赏,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A.诗中写客中春感,有厌倦风尘之意。陆游长期沉浮宦海,壮志未酬,郁悒的情怀在诗中也隐约有所体现。 |
B.首联含蓄地指责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以至于自己奉召进京而无所作为。 |
C.颔联写诗人看破人生世相后的闲适心情,卧居小楼静听春雨,想象杏花连夜开放,好不惬意。 |
D.颈联写诗人闲居小楼写字品茶消磨时光。诗人毕竟放不下未酬之志,故以此自嘲,表明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焦虑郁闷。 |
【小题2】《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两首诗中都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全词由“哀”到“兴”,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这在南宋爱国词作中是很常见的。
【小题2】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在全词中的作用。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陆游在南郑即目抒感,此词题中用一个“望”字把诗人爱国情怀和等待胜利在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B.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一个“哀”字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痛惜。 |
C.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整首词由“哀”到“兴”,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
D.用“应”字,特别强调肯定语气。词中没有直接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 |
【小题2】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在全词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①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①荛:樵夫,这里代指普通人
【小题1】诗的一二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①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①荛:樵夫,这里代指普通人
【小题1】诗的一二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小题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
B.“漏声断、月斜窗纸”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
【小题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2】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概括并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
B.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C.“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
D.“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
E.全诗情感复杂,虽以“喜”为主,但也穿插着诗人贫困潦倒、年老体弱的哀痛。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颔联中有两个字用意较深,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宴西楼①
陆游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注)①陆游因为主张抗金,不合当权者口味而被一迁再迁,赶到川蜀,这首诗即写于此时。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又《蜀中名胜记》谓“转运司园亦称西园,园中有西楼”。②因循:随意、轻率、怠惰。③珠鞴(bèi):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④摩诃池:摩诃池即汙池,在锦城西。为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是得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紧扣题目,从宴饮的场所——西楼着笔。先以“豪雄”二字虚点一笔,引出次句对昔日奢华的着意渲染。 |
B.第二句中“锦绣笙箫”描绘了豪华壮美、歌管竞逐的景象,暗藏题内“宴”字;“在半空”则突出了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 |
C.“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两句,不仅描绘了宴饮之上歌女的俏丽,而且写出了诗人酣畅淋漓的痛饮之态。 |
D.颈联续写西楼宴饮,意境温馨旖旎,表现诗人醉宴西楼,置身衣香鬓影之中,透露出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悲凉颓废情绪。 |
E.诗歌尾联以景作结,描写宴罢归途,描绘了夜凉迎面,摩诃池上,明月方中的景象,对此佳景,诗人更生赏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