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贺新郎
宋·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不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弹铗: 铗,剑。《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腮”。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鱼吃。②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载, 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③杜陵:指杜甫,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弹铗西来路”,下笔开门见山,直接借冯谖弹铗的故事,表露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梦里寻秋”的“秋”有隐喻国势衰弱之意,“寻秋”两句暗示词人对国事的关怀以及面对沦落的北地江山却无门报国的痛心。
C.“想雁信家山何处?”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却不知家在何处。国事既不堪问,家乡又音信杳然,更令人生出万千感慨。
D.“万里西风吹客鬓”三句写的是词人韶华已逝而功业未建的感慨,其中“把菱花(镜)”“自笑”表现了词人孤独中不乏豪迈的气概。
E. 下片首句“男儿事业无凭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揭示了自己功名事业毫无着落的原因,又引出了对当年放浪形骸的回忆。
【小题2】请联系全词内容,从形象刻画的角度简要赏析下片画线的语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3-18 10:01: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滴滴金·梅
孙道绚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注:①孙道绚,盛年孀居。在金兵南下之际,她同李清照一样,“飘零遂与流人伍”,流徒江南,只身寄居一室。②夷门,夷门是战国魏都城的东门,也是大梁(开封)的别称,后泛指城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词作上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作者身处的环境,借景抒情,间接表现作者的心情;下片直接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B.“飞”字从视觉方面着笔,词人透过窗棂,只见月光飞过林梢,穿入小屋,从不眠者眼中反映出月光的动态,形象生动、深沉在情。
C.“策策”,拟声词,写风穿越竹林的声音,与击柝声、栖鸟动寒梢的声音一起,以动衬静,表现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
D.结尾二句卒章显志,点明题旨。不管月光如何照人无寐,不管风声、击柝声如何扰人清睡,词人在梦中回到家乡,得到片刻的安慰。
E. 此词上片以“栖鸟惊躁”结束,下片以“好梦惊回”收尾,一实一虚,前后对比,有力突出了离乱中词人的形象。
【小题2】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经略宋公惠父
刘克庄
余为建阳令,获友其邑中豪杰,而尤所敬爱者曰宋公惠父,讳慈。
公少师事考亭吴公雉。既入太学,西山真公德秀衡其文,见谓有源流,出肺腑,公因受学其门。
调鄞尉,未上,丁外艰。再调信丰簿。秩满,南安境内三峒首祸,毁两县二寨,环雄、赣、南安三郡数百里皆为盗区。臬司叶宰惩前招安,决意剿除,节制司辟公。时副都统陈世雄拥重兵不进。公趋山前,先赈六堡饥民,使不从乱。乃提兵三百,破石门寨,俘其酋首。世雄耻之,逼戏下轻进,贼设覆诱之,兵将死者十有二人。世雄走赣,贼得势,三路震动。公欲用前赈六堡之策,臬使,数移文仓司。魏仓司大有置不问,闻公主议,衔之。公率义丁力战,破高平寨,擒谢宝崇,降大胜峒曾志,皆渠魁也。三峒平,幕府上功,特授舍人官。
闽盗起,诏擢陈公为招捕使,檄公与李君华同议军事。主将王祖忠意公书生,与约分路克日会老虎寨。王、李全师从明溪,公提孤军从竹洲,且行且战三百余里,卒如期会寨下。王惊曰:“君智勇过武将矣。”军事多咨访。公外攘却,内调娱,先计后战,所向克捷,百年巢穴一空。
辟知长汀县。旧运闽盐,逾年始至,吏减斤重,民苦抑配。公请改运于潮,往返仅三月,又下其估出售,公私便之。
擢司农丞,知赣州。劾免。起知蕲州,道除提点广东刑狱。南吏多不奉法,有留狱数年未详覆者。公下条约立期程阅八月决辟囚二百余。移节江西,赣民遇农隙率贩盐于闽、粤之境,名曰盐子,各挟兵械,所过剽掠,州县单弱,莫敢谁何。公鳞次保伍其出入,奸无所容。
进直宝谟阁,奉使四,皆司臬事,听讼清明,决事刚果,抚善良甚恩,临豪猾甚威。属部官吏以至穷阎委巷、深山幽谷之民,咸若有一宋提刑之临其前。
(选自《全宋文》,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趋山前     亟:屡次
B.与约分路克日会老虎寨  谩:随便
C.臬使,数移文仓司 白:禀告
D.其出入 讥:查问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国立最高学府。汉武帝时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宋代隶属国子监。
B.丁艰:古丧制名,指遭逢父母丧事。遇父丧为“丁内艰”,遇母丧为“丁外艰”。
C.保伍:古代户籍制度。百姓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以此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D.路:宋元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相当于明清的府。
【小题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3处)
公 下 条 约 立 期 程 阅 八 月 决 辟 囚 二 百 余。
【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雄耻之,逼戏下轻进,贼设覆诱之,兵将死者十有二人。
(2)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小题5】根据第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宋慈能够平定三峒之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