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题阳关图①
[宋]陆游
谁画阳关赠别诗?断肠如在渭桥②时。
荒城孤驿梦千里,远水抖阳天四垂。
青史功名常增蹬,白头襟抱足乖离。
山河未复胡尘暗,一寸孤愁只自知。
(注)①《阳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画作。这首诗写于绍熙五年夏,陆游时在山阴。②渭桥: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有东、中、西共有三座。这里是指西渭桥,唐代称咸阳桥,人们西行多在此告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前四句重在描写《阳关图》的画面景象,后四句重在抒写诗人的胸襟与怀抱。
【小题2】诗的后四句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题阳关图①
[宋]陆游
谁画阳关赠别诗?断肠如在渭桥②时。
荒城孤驿梦千里,远水抖阳天四垂。
青史功名常增蹬,白头襟抱足乖离。
山河未复胡尘暗,一寸孤愁只自知。
(注)①《阳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画作。这首诗写于绍熙五年夏,陆游时在山阴。②渭桥: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有东、中、西共有三座。这里是指西渭桥,唐代称咸阳桥,人们西行多在此告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从反问入诗:是谁作了《阳关图》这幅画?又是谁写了阳关赠别诗?引人思考。 |
B.第二句,“断肠”二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突出了全诗伤别的主题。 |
C.颔联以“荒城”“孤驿”“远水”“斜阳”等意象,描写了阳关送别的画面形象。 |
D.“荒城孤驿梦千里”既实写了“阳关”荒凉的景象,又表现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
【小题2】诗的后四句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军中乐
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①,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注】①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白天可以做饭,夜间用来打更。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小题2】本诗表现来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军中乐
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①,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注】①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白天可以做饭,夜间用来打更。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渲染了战场紧张、肃杀的氛围。 |
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 |
C.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麋捕鹿”这种畋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 |
D.诗人对女乐歌舞场面不着一字,却通过将军的沉醉、赏赐,让读者去想象,不从正面着笔,却能尽得其意。 |
【小题2】本诗表现来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子文弟南溪奇观
杨万里
行尽三江与五湖,江湖元只近吾居。
一陂(1)秋水熔银汁,万里青天落玉壶。
每约弟兄人定後,恣看风露月来初。
老夫(2)诗句休拈出,漏泄南溪奇观图。
(注)(1)陂,池塘。(2)老夫:年老男子的自称。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第四联,诗人谦虚地说自己的诗写得不好,没有充分描写南溪奇观,挂一漏万。
【小题2】第二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题子文弟南溪奇观
杨万里
行尽三江与五湖,江湖元只近吾居。
一陂(1)秋水熔银汁,万里青天落玉壶。
每约弟兄人定後,恣看风露月来初。
老夫(2)诗句休拈出,漏泄南溪奇观图。
(注)(1)陂,池塘。(2)老夫:年老男子的自称。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从大处落笔,境界广阔,“三江”与“五湖”都并非实指,是借代天南地北。 |
B.“元”是第一的意思,第二句意思是天下第一的景色就在诗人的身旁。 |
C.“人定”与“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人定”意思一样,指夜已很深了。 |
D.一个“恣”字,照应前文,表现可常与弟兄一起尽情欣赏身旁美景的满足感。 |
【小题2】第二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裙带诗
韩希孟①
我质本瑚琏,宗庙供蘋蘩。
一朝婴②祸难,失身戎马间。
宁当血刃死,不作衽席完。
汉上有王猛,江南无谢安。
长号赴洪流,激烈摧心肝。
(注)①韩希孟:襄阳贾尚书子贾琼之妻,聪颖有诗才。元兵攻破岳阳,掳之欲献其主司。在押解途中,她赴水而死,裙带中被发现一诗,是为“裙带诗”。②婴:缠系,引申为遭受、身陷。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汉上有王猛,江南无谢安”两句用了前秦王猛和东晋谢安两人的典故,是说元朝和南宋皆因得良将兴邦,遇权奸误国。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长号赴洪流,激烈摧心肝”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裙带诗
韩希孟①
我质本瑚琏,宗庙供蘋蘩。
一朝婴②祸难,失身戎马间。
宁当血刃死,不作衽席完。
汉上有王猛,江南无谢安。
长号赴洪流,激烈摧心肝。
(注)①韩希孟:襄阳贾尚书子贾琼之妻,聪颖有诗才。元兵攻破岳阳,掳之欲献其主司。在押解途中,她赴水而死,裙带中被发现一诗,是为“裙带诗”。②婴:缠系,引申为遭受、身陷。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瑚琏”,本是宗庙祭器,这里借此比喻出身高贵或才质不凡。诗人借“瑚琏”表明自己高贵的身份。 |
B.“蘋蘩”,古代女之将嫁,必采蘋藻合鱼为牲,先礼于宗庙。此句照应首句中的瑚琏祭器,又说明自己已结婚。 |
C.第二联写这位出身高门的新婚贵妇,竟陷身虎口,遭此厄难,而不能被国家庇护,这岂不是人可悲,国也可悲吗? |
D.“宁当血刃死,不作衽席完”两句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入敌人之手,宁可血染刀刃死去也决不叛变投敌的报国之志。 |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长号赴洪流,激烈摧心肝”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小题1】下列关于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以美人烘托英雄,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美学情趣。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采用了这种写法,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小题1】下列关于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的词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句子长短不齐而称为“长短句”。 |
B.词按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按创作风格可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
C.词牌指词调名和词格式的名称,词题体现词的主要内容。一首词可以词牌、词题都有,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 |
D.豪放派词风宏大雄浑,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婉约派词风清丽含蓄,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等。 |
A.本词在句式上,上片用倒卷之笔,多整齐的对句;下片用转折之法,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交错运用,文笔多变,而有“裂竹之声”。 |
B.“玉簪螺髻”用比喻写山之形,“献愁供恨”用拟人写山之神,作者运用了移情于景的手法,抒发自己心中的忧愁和怨恨。 |
C.“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指受伤断翅的孤雁,营造出凄清的意境。作者以“江南游子”自称,表明自己身世飘零、心境孤寂。 |
D.关于张翰的典故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抒发作者有家难归的乡思,对金人和南宋朝廷的激愤;二是表达耻于归隐、尽忠报国的决心。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①西归,将至仙人矶②
辛弃疾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注)①奉祠,即拜奉宫观衔,无实职。时年辛弃疾六十六岁,在镇江府知府任上。受降两官处分,后又被罢官,到宫观挂空名。②仙人矶:南京西南长江中的一座小岛。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这首词上片说历史的兴废,下片说人生的进退,通过自然景象和行程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情感。
(2)从这首词看,词人对国家命运、自身遭遇各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①西归,将至仙人矶②
辛弃疾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注)①奉祠,即拜奉宫观衔,无实职。时年辛弃疾六十六岁,在镇江府知府任上。受降两官处分,后又被罢官,到宫观挂空名。②仙人矶:南京西南长江中的一座小岛。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写夕阳下京口的凄清景象,不免联想到六朝时此地的兴盛繁华,盛衰对比之下,词人感慨良多。 |
B.“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只有沙洲的两只白鹭关心六朝的兴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废的寒心。 |
C.“仙人矶下多风雨”两句,写出了客观环境的险恶,词人想停留也停留不下来,“多风雨”也暗指词人的仕途困境。 |
D.“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词人想抖擞精神振作起来,可现实的种种遺遇又让他凉透了心。 |
(2)从这首词看,词人对国家命运、自身遭遇各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①?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②。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③,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④!
(注)①更筹:古时夜间报更用的记时的竹签。②鲸饮未吞海:没有像长鲸吞海似地狂饮,表现豪饮 没有尽兴。剑气:剑的光芒,常喻人的才华和才气。③蕞(zuì)尔:微小貌。④扶头:形容醉后状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是理解全词的关键,请联系全词,简要赏析此句。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①?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②。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③,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④!
(注)①更筹:古时夜间报更用的记时的竹签。②鲸饮未吞海:没有像长鲸吞海似地狂饮,表现豪饮 没有尽兴。剑气:剑的光芒,常喻人的才华和才气。③蕞(zuì)尔:微小貌。④扶头:形容醉后状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四句写与友人登楼吟赏,展现了词人性格的豪爽。“唤起一天明月”三句表现词人内心的纯洁和胸怀的浩荡。 |
B.下阕“谁念英雄老矣”三句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愁:朝廷北伐遥遥无期,而自己年岁渐老,功业难成。 |
C.“来日且扶头”照应上阙的“鲸饮未吞海”,意思是词人约朋友改天一醉方休,来消除心中的深重愁思。 |
D.全词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写景形象生动,抒情真实感人,在反复咏叹中将内心的愁苦之情贯穿全词。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戍楼”句与“沙头”句描绘了一幅月照战场、尸骨纵横、鲜血染红了沙草的凄惨的画面,可谓情景交融,动人心魄。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将军不战空临边”是因为朝廷下了和戎的诏书,“十五年”表现议和时间之长。 |
B.“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两句,深刻揭示了统治者终日醉生梦死,导致边防武备一片荒废的现状。 |
C.“戍楼刁斗催落月”写了边关月落的场景,“催”字暗示月落的急促,“三十从军今白发”写出了戍边战士从军时间之长。 |
D.“空临边”与“沙头空照”的两个“空”字,虽然一个写人,一个写景,但都表达着失望之意,抒发了作者的沉重心情。 |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①。三拊当时顽石②,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注】①士雅与刘琨,均为东晋爱国将领。②顽石,指当年诸葛亮堆成八阵图的石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词人借拊顽石,想象与诸葛亮这样的战略家酌酒细论,其对统一大计的关切溢于言表。
【小题2】“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①。三拊当时顽石②,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注】①士雅与刘琨,均为东晋爱国将领。②顽石,指当年诸葛亮堆成八阵图的石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起头两句以问句开头,点明“中原一恨”的原因是南北分裂,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 |
B.“却似”三句是说长江本如水晶盆那样完美,却因两点孤山而白璧有瑕。暗指金瓯有缺。 |
C.“鞭霆力”和“昆仑”都借喻抗金力量,表达了词人要驱逐金人、一雪国耻的决心。 |
D.“看来”两句是说天意不让我们拥有士雅和刘琨这样的将领,表达了对收复大业的悲观。 |
【小题2】“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載谁堪伯仲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是因为诗句源自诗人的亲身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虽年过六旬但爱国热情不减,为国效力之心诚挚。
【小题2】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載谁堪伯仲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诗人被黜而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难舍故土,郁愤之情喷薄而出。 |
B.首联自问,问出多少郁愤?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诗人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孰料因有奸人作梗,屡遭罢黜。 |
C.“楼船”二句概括诗人过去的游踪所至,“楼船”与“铁马”,“夜雪”与“秋风”,典型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美的战场画卷。 |
D.颈联尾联均用典明志。陆游以长城自许,表明捍卫国家的志向,“空”字表明志向得不到认可,于是借诸葛亮的典故表达自叹弗如的愤恨。 |
【小题2】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