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湖新竹
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注)①箨:竹笋外层一片一片的皮、笋壳。②簟:一种轻便细巧的竹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插”“编”“护持”等一系列动词描写出了作者劳动的繁忙和对新竹的喜爱。
B.陶醉在繁茂竹林深处感不到时间的流逝,不觉间赤日西沉,凉风吹起秋天已到。
C.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逼真地再现新竹成长过程,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影。
D.本诗作为七言律诗对仗工整,情景两契,意境双偕;语言简练质朴,清新自然。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双头莲·呈范王能待制
陆游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萧条病骥。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川,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遭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柁昊樯,知何时东逝?空怅望,鲑美菰香,秋风又起。
[注]①范至能,即南宋诗人范成大。待制,官名。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六月“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本词作于淳熙三年秋陆游病后休官之时。②楚柁吴樯:指叵南故乡的下行船只。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片开头三句抒发词人岁月蹉跎、壮志成虚的感喟,奠定全词苍凉雄浑的感情基调;
B.“病骥”即“病马”,诗人用以自喻,表达了自己年老体衰、豪气消尽的寂寥愤慨;
C.“梦断故国山川,隅重重烟水”营造了凄苦悲凉的意境,透露出对故都浓重的怀;
D.上片末三句意思是说自己此身远客,旧友星散,但以前同游交往的情兴仍难以忘却;
E. “鲑美菰香,秋风又起”运用典故,表明词人决意学晋朝张翰辞官归隐、不问世事;
【小题2】(小题2)本词下片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①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 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注)①宋代苏轼被贬黄州,寓居临皋亭,就东坡筑雪堂。故址在今湖北省黄州市东。
【小题1】这首词起笔写苏轼被贬黄州,作《赤壁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2】词的最后一句,“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
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注:①纱红映肉:语出苏轼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案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红浅祭。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既交代了游览之地,又点明了以下数句均为游览所得。一个“行”字,为全诗之眼领起全诗。
B.颔联写柳条有气无力,花影支离破碎,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呼应首联的“独”,以哀景衬哀情。
C.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上句主静,下句主动,以新鸟之声清脆悦耳来反衬小径的幽寂。
D.前六句采用虚实合的手法进行描写。“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E. 尾联提出“只欠”二字。因为作者宦游他乡,已两年不见故园美丽的景色,对景生情,顿生感慨。
【小题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南宋)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什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瞑,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平山堂:在令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②河洛: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此处泛指沦陷于金兵之手的土地。
③两仙翁:指欧阳修与苏东坡。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两句写出了江南秋日里,诗人站在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
B.“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是说诗人心头布满了愁思,并且不由地借酒浇愁。其中“江南江北”四字正是愁的原由。
C.“菰菜莼羹一梦”中“菰菜莼羹”运用陶渊明的典故,作者在此有弃官归隐之意,而后面“一梦”二字,又否定了该想法的现实性。
D.“苹洲外,山欲瞑,敛眉峰”三句融情于景,写远山在黄昏中的姿态。“苹洲”是长满苹草的洲渚;苹洲之外,远山在暮色中敛下了它的眉峰。
E.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茫茫天地间一匹老马长啸浩叹,迎着西风跋涉长驱,表达出诗人对马的崇敬。
【小题2】结合全词,请简要概括诗人表达出哪些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
B.“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
C.“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词人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花月掩映酒杯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
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
E.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上片运用反衬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下片写赏月不得的愁绪。
【小题2】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花·立春日作
陆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注)这首词是陆游47岁任夔州通判时所写。
【小题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立春这一天士大夫戴旛胜于头上,这是宋时的一种习俗,戴上旛胜表吉庆之意。
B.节日痛饮而曰“判”(“判”即“拚”之意),表现出词人在立春之日的畅快之情。
C.次句以形象描写“流落”二字。“青衫”言官位之低,“破尽”可见穷之到了极点。
D.词人流落夔州三年,心中愁绪万千,既有思乡之愁,又有忧国伤时之愁。
E. 下片写出更深一层的悲哀,那手法近乎反衬,那境界是一般人所难以达到的。
【小题2】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情。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岳阳楼
刘仙伦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
(注)①本诗写于高岽建炎二年(1128)秋,作者从靖康元年(1126)春避难南奔,至此已经流浪三年。②轩帝:华夏始祖黄帝轩辕氏,传说黄帝在洞庭湖演奏咸池之乐。钧天乐:钩天广乐的简称,是神话中天帝的音乐。③吟边:思绪所到之处,此处指天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既点出登楼的时间,也描写了高空开阔、雁行书字的景象,与下联湖面水势相互映衬,显得空间辽阔广远。
B.第二句又对颔联、颈联有统领作用,下两联都是俯视“晴川”所见具体景物。此处“晴川”不同于“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晴川”。
C.洞庭湖浪涛声声,仿佛轩辕黄帝在湖边演奏着天神的音乐,远处连绵的群山,烟岚笼罩,好像玉皇大帝香案上的迷蒙轻烟。
D.颈联由近及远,有近处“大舶驾风”的雄壮美,还有远处日落天边的瑰丽美,整个画面丰富多彩,刚柔相济,境界开阔。
【小题2】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着一“清”字,也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B.“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喜事的预兆。杜甫诗句:“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独酌成诗》)即可为证。此处诗人以乐景反衬哀情,强化了自己的幽情苦绪。
C.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古人常借梧桐写悲秋,秋天常用的意象还有菊花酒、南飞雁、寒蝉鸣等。
D.全诗次序井然,层层递进,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渺,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小题2】此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诗人情感的三个字,并简要分析诗人如何利用这些关键字营造意境。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柳
王十朋
东君于此最钟情,妆点村村入画屏。
向我无言眉自展,与人非故眼犹青。
萦牵别恨丝千尺,断送春光絮一亭。
叶底黄鹂音更好,隔溪烟雨醉时听。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用拟人的手法,满怀喜悦地写出了春神降临人间,柳树发出新芽,村村如画的初春旖旎风光。
B.“青眼”化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虽然并非故交,但多情的杨柳仍以青眼相待,传神地写出柳树温柔的心性。
C.古人往往在分别之际,折柳赠送行人,借如垂丝般的长长柳条,以示永不相忘,也传递绵延不绝的离愁别绪。
D.暮春时节坐在柳荫下,如果有人喝醉,隔着溪流,在烟雨迷蒙中就能听到黄鹂略带伤感的叫声,那是最美的鸣叫。
【小题2】与贺知章的《咏柳》相比,本诗对柳树的描写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