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引 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词人被大雪所阻,滞留荆溪。②灯晕舞:昏暗的灯光摇晃不定。③木棉裘:以木棉为絮的冬衣。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鹭之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
B.“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所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
C.“有梅花,似我愁”一句,既写出梅花愁于寒雪,更烘托出词人心境的无限凄凉。
D.“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巧用反问,回答了前句提出的问题,词人泊船是因为心里情愿留下。
E. “花外楼,柳下舟”一句虚实结合,写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借繁华景物抒发愉悦之情。
【小题2】本词中,词人的“愁”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23 11:02: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德佑二年岁旦二首

(宋)郑思肖

其一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其二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诗歌鉴赏)这两首诗写在元兵攻占苏州之时,那时作者正在苏州。德祐是宋恭帝的年号,作诗时宋恭帝还在临安(不久临安沦陷)。他在这两首诗中抒写了国土沦陷后心中的悲痛和未能为国尽责的怅恨,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和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国土沦陷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一介文弱书生,何以报国?“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并不只是徒唤奈何之叹,也并不仅是无力报国的惭愧和遗憾。他以他手中的笔,抒写他的情感、信念和气节,为未来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其一首联着一“空”字,表达了作者无力回天的悲痛心情,只能徒然落泪。
B.其一颔联的“中国梦”指的是希望南宋强大起来和收复失地的远大梦想。
C.其一尾联是说自己每天向着南方朝拜,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汉朝的旌旗。
D.其二“此地暂胡马”意思是元军并不想长期占领苏州城,只是暂时驻军。
E.其二“终身只宋民”,“只”字分量很重,在抒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小题2】其二尾联中“荒城梅又春”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司农载上尝分教黄冈,东坡谪居黄冈,而未识司农公。客有公之诗云:“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东坡愕,曰:“何人作?”客对以公,东坡称赏再三,以为深得幽雅之趣。

异日,公往见,遂为知己。自此,时获登门。偶一日谒至,典谒已通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日课,失于探知。”坐定,他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抄《汉书》。”公曰:“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抄邪?”东坡曰:“不。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抄矣。初则一段事抄三字为题,次则二字,今则一字。”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抄之书肯幸教否?”东坡乃命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公视之,皆不解其义。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他日,语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中人性岂可不勤读书邪?”新仲尝以是诲其子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坡谪居黄冈 属:值,在……的时候
B.客有公之诗云 赋:吟诵
C.他毕       语:说
D.数挑,皆然     凡:总共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何人    ②不知先生抄之书肯幸教否
B.①东坡愕然   ②东坡曰:“不
C.①如是者久之    ②中人性岂可不勤读书邪
D.①先生天才   语其子新仲曰
【小题3】依据上下文看,下列句子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愧谢久候之意——表示道歉和早就想前去问候之意。
B.适了些日课——意为“刚刚了结了一些每天(要做的抄读)功课”。
C.今则一字——指用文中一个字为题,以概括提示一段事。
D.公降叹良久——降,“降服”,引申为“心悦诚服”。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载上在黄冈担任学官时,恰好遇到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冈,二人惺惺相惜,成为好友。
B.苏东坡因为要坚持完成当天的读书计划,未能及时出见访客,而让朱载上等了很久,直到读完书才出来。
C.苏东坡从不死读书,他用减字抄书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所以他能做到朱载上提示一个字,就能随声背出几百个字来。
D.朱载上被苏东坡的读书精神所震惊,并特意以苏东坡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儿子朱辂好好读书。
【小题5】《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的语录。请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上面的文本,以苏东坡为例,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解释所选句子的意思;能结合本文,自圆其说。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③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篇》)

④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同类题3

二、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

南宋刘克庄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盾鼻,盾牌上的把手。②无功级:古代杀敌以首级的数目记功,故称功级。汉代李广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却始终不得封侯。③榆塞:边防要地。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记当日”点明这里所写的是对往事的回忆,“金甲雅戈”形容武装的华丽。
B.“磨盾必,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起草军事文书,运笔如飞,挥洒之间,千纸立就,显示出当时军情的紧急和词人的才气纵横。
C.“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作者以李广自况,悲愤地质问:有谁对这种不平之事表示同情呢?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D.这首词上下片均从下面着笔,上片写过去,风格豪迈雄健;下片写今日,风格掩抑沉郁,上下片对比,极富感染力。
【小题2】“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