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姑苏有赠
俞德邻
画接珠翠列婷婷,辽鹤重来失故城。商女不知宁有恨,徐娘半老尚多情。
一帘花雨谈幽梦,双桨蒓波急去程。却倚阊门回首,茄声鸣咽暮云横。
[注释]①俞德邻(1232-1293 ):宋末元初诗人。本诗是元朝初年作者赠歌伎之作。②辽鹤:《搜神后记》载,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成仙后化成鹤回到故乡。③蒓:蒓菜,又名水葵、马蹄草等,吴地水中多药。可以作羹,其味鲜美。这种蒓羹曾引起西晋诗人张翰的故园之思。④阊门:姑苏城的西门。⑤重:读zhòng,难,困难。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诗人写在画楼里见到了佩珠戴翠的娇娘,接着用丁令威这则神话,抒发感慨。
B.“商女不知宁有恨”,承起句而来,化用李商隐《泊秦淮》的诗意。
C.颈联“一帘花雨谈幽梦”,紧承上句,点明了来游的时间和事件。
D.尾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通过营造凄凉萧瑟的意境,传达出作者的哀伤悲切。
E. 本诗是作者赠歌伎之作,写得凄枪悲慨,又大量用典,明白如话。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2-12 11:05: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寄丰真州
(南宋)戴复古
忆把金罍酒。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但东望、故人翘首。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天下事,公知否。
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唤起东山丘壑梦③,莫惜风霜老手。要整顿、封疆如旧。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看金印,大如斗
注:①丰真州:作者的朋友,曾任真州(治所在今江苏仪征)知州,生平不详。②金罍(léi)酒:泛指华美的酒盏。③东山丘壑梦:晋文帝时,谢安被召为著作佐郎等职,他以病辞,隐居会稽东山,与王羲之等人游山玩水,吟诗作文,被称为“放情丘壑”、“无处世意”。④看金印,大如斗:东晋大将军王敦举兵叛乱,周顗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一个“叹”字,与“忆”相呼应,引起对别后人事的追溯,又以“天下事”收起,一气呵成。
B.词的上片,“赢得”一句,虽表现诗人面对世事的无奈,不忍目睹,只能双眉长锁,但其中也有苦中作乐。
C.上片“东望”三句,想到沦丧地的人民正翘首盼望,词人心情非常悲伤,但仍希图恢复,并提醒激励友人。
D.全词笔力豪健,气势浑厚,意境阔大,字里行间,感情饱满真挚,古人称赞戴复古:“豪情壮采、直逼苏轼”。
【小题2】请结合全词,分析下片两处典故的用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大义感人

洪 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究至于肌肤而沦骨髓 浃:浸透
B.将士朝之 帅:带领
C.朋友失意,尚可   谢:道歉
D.庭凑拔刃弦弓以   逆:反叛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竟复国 微自文于君亲
B.父兄除害 吾社之行士先者
C.贼围张巡雍丘  若亡郑有益
D.召入谕曰 虽董以严刑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
(2)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3)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小题4】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