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秦楼月
向子諲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向子諲就生活在这个时期。②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生日。
【小题1】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故园目断伤心切”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
A.“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是借景抒情,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表达了诗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 |
B.子规啼血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山甫《闻子规》:“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此处为引用。 |
C.起首“芳菲歇”三字,写春光消逝景象。 |
D.词人吟咏节序变化。意在抒发伤春伤别情怀。A. “故园目断伤心切”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 |
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节选自《指南录后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
B.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
C.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
D.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
A.对策,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文天祥在集英殿应试,被皇帝钦点为第一。 |
B.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文中指文天祥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古代还用征、辟、拜、授、察、迁等词语来表示授予官职。 |
C.九庙,泛指帝王的宗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增为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本文指国家社稷。 |
D.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建元,指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如唐玄宗即位初年建元“先天”,后改元“开元”“天宝”。 |
A.文天祥谈判有理有据。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扣押,被带到镇江。 |
B.文天祥视死如归。至元十五年,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后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
C.文天祥有自己的报国心愿。他认为,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猛鬼去杀贼,这才是合乎义理的行为。 |
D.文天祥表明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要像诸葛亮那样,为复兴国家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 |
⑴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⑵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酒楼秋里
华岳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折,不恰当的两项是
A.前两联描写了西风、远天、秋水、暮霞、红日等意象,勾勒出天朗气清、辽阔浩远、水天一碧、生气盎然的意境。 |
B.“花摇舞帽枝尤软”中“摇”:写花枝随风摇摆;“软”写枝条如腰肢般格外柔软。此句用借代、夸张手法将花与舞融为一体。 |
C.颈联写花的婀娜神态和旖旎风光,“以乐景写哀情”,歌舞之软反而更增“恨多少”的感慨,衬托出诗人感时忧国之心情。 |
D.“古往今来恨多少”一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抒发了收复河山的雄心! |
【小题2】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镜 湖 女
陆 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①。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注释】此句指女子头上顶着荷叶作伞遮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舟楫”写湖中的居民居于水边,都擅长划船,“作生业”写家家户户以船谋生。 |
B.“花样红”使用拟人手法写湖中的花朵鲜艳夺目,“乱荷叶”写女子头顶荷叶,荷叶上下翻动。 |
C.“月色新”写日暮景色,暗示时间转换。“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
D.“月色新”是视觉感受,而“菱歌飘渺”是听觉感受,视听结合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活情趣。 |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①。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①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重伤被俘……广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②李蔡:李广之堂弟。③芸:同“耘”。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选拔人才的科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下阕一二句与其它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
B.“芸草去陈根”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
C.“笕竹添新瓦”句写了自己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
D.“朝家”指朝廷,此二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他莫属! |
【小题2】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对本词上阕加以赏析。
沁 园 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上片由近及远写景,既形象地描绘了灵山群峰的神韵,又突出了其清秀温馨的情韵。 |
B.词人面对眼前景物驰骋想象:这些长得高峻的松树多么像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战士。 |
C.词人在茅庐齐庵可看到状如龙蛇盘屈的松影,可听到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别有情趣。 |
D.作者力图透过山峰的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把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内在的美写出来。 |
E.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以问句作结,表现了作者虽“投闲”而关心国家命运。 |
水调歌头 题斗南楼①和刘朔斋韵
李昴英
万顷黄湾口,千仞白云头。一亭收拾,便觉炎海豁清秋。潮候朝昏来去,山色雨晴浓淡,天末送双眸。绝域远烟外,高浪舞连艘。
风景别,胜滕阁,压黄楼。胡床老子②,醉挥珠玉落南州。稳驾大鹏八极,叱起仙羊五石③,飞佩过丹丘。一笑人间世,机动早惊鸥④。
【注】①斗南楼:在诗人家乡广州府治所,在此可观海山之景。②晋朝庾亮曾于秋夜登武昌南楼,坐胡床与诸人谈咏,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胡床老子此处借指刘朔斋。③指五羊化石和五石化羊两个典故。④《列子·黄帝》载:古时海上有好鸥鸟者,每从鸥鸟游,鸥鸟至者以百数。其父说:“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次日至海上,鸥鸟舞而不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词起笔四句,视界宏阔,气势非凡,词人登高望远,览尽海涛云山,心神俱爽,逸兴遄飞。“万”、“千”等字力有千钧。 |
B.“绝域”二句,写词人远眺万顷烟波外往来穿梭的商船。一“舞”一“连”实写出海上中外通商贸易活跃繁忙的盛大景观。 |
C.“风景别”三句,写词人认为斗南楼的风景远胜于闻名古今的滕王阁和黄楼,表达了雄视天下的自信和无限的自豪感。 |
D.“胡床”句借用庾亮的典故称誉刘朔斋在斗南楼意兴盎然,醉中挥笔,在南国留下美好的词章。“珠玉”比喻其优美的诗文。 |
【小题2】这首词结尾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简要赏析。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诗三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者尔。其初果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贱妇且然,而谓东坡翰墨游戏,乃求与前人角胜负,误矣!
(选自元好问《新轩乐府引》)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小题2】文中的“乐府”指的是____其别称还有____、____。
【小题3】作者认为东坡乐府有什么特点?
·题上卢桥①
(宋)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小题1】在标题空格处最不可能填入的一项是( )。
A.清平乐 | B.天净沙 | C.破阵子 | D.西江月 |
A.因小见大 | B.借古喻今 | C.对比映衬 | D.托物言志 |
水调歌头
叶梦得①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整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②。
(注)①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字少蕴。1138年再次知建康府,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此词大约作于这个时期。②云中:云中郡,汉代名将魏尚、李广都曾做过云中太守,并于此地奋勇抗击匈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本句为倒装句式,西风渐紧,催促人们做好准备迎接寒冬的到来。 |
B.“叠鼓”两句,写出破晓时分,军鼓震地,武士手持雕弓,走马飞驰的豪壮场面,视听结合,振奋人心。 |
C.“争”字写座中宾客正当盛年,习射武场得胜,嘲笑衰翁年事已高,还想与客走马比武,使人顿生衰病之叹。 |
D.“何似”三句,虚写词人自己年少力壮时,骑射技艺高超,回答了客人“豪气安在”“为谁雄”的疑问。 |
E.词的上片言“回望”千里江山,结句说“回首”云中郡发出许多感慨。前后呼应,使词作结构浑然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