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卜算子·咏梅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题1】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请分析***《卜算子·咏梅》的主要表现手法。
【小题3】在***《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前有一句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请分析这两首词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破阵子
仕至千钟①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②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③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注]①千钟:优厚的俸禄。②营营:忙忙碌碌。③云萝:也叫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认为,官做到年俸千钟并不难,但活过七十岁者却是很少,对比中见感慨。 |
B.词人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现在才知道,荣华声名原来是一场梦幻,不值得追求。 |
C.“沽酒”“题诗”“采药”“对棋”四词概括了词人晚年的生活,表达了归隐的幸福与快乐。 |
D.“不归真个痴”既道出了词人对选择归隐的肯定,又表达了自己不再继续“痴”的庆幸。 |
沁园春
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①
刘过②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有汝阳琎者③,唱名殿陛④;玉川公子⑤,开宴尊罍。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问自古英雄安在哉?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谁羡汝、拥三千珠履⑥,十二金钗!
(注)①一本题作“卢菊涧座上。时座中有新第宗室”。“菊涧”是主人之号。②刘过:南宋文学家。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③汝阳琎者:唐玄宗李隆基之侄李琎封汝阳王,借指新第宗室。④唱名殿陛:指殿试录取后宣布名次。⑤玉川公子:唐诗人卢仝号玉川子,借指宴会主人卢蒲江。⑥三千珠履:指门多宾客。语出《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篇三句以飞剑横空的壮采象征匡济天下的奇志,极写前来应试时意气之豪迈,落笔便有非凡气象。 |
B.“有汝阳琎者”四句收敛前情,点明题事。及第者与落第者同一宴席,咫尺荣枯,悲欢异趣,心情自难平静。 |
C.“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写出词人落第后万念俱灰、借酒浇愁的无奈。 |
D.“未尝戚戚于怀”,极见词人平生光明磊落,不因穷达而异其忧乐的宽广胸怀。 |
E.创作这首词时,词人心情极其痛苦,但词的格调却异常高昂,表现得大气磅礴,不但不见穷愁潦倒之态,反倒对“新第宗室”的及第表达由衷的祝贺。 |
哀郢①(其一)
陆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②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注] ①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在家乡穷居四年后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②灵均:屈原的字。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两代的王业,国运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 |
B.颔联说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寂寥无声,但是云梦泽风烟迷蒙,苍茫阔大,气象依旧。 |
C.颈联想象当年郢都宫殿野草滋蔓,雁群时时飞起;被盗掘的荒坟野冢,成了狐的藏身之所。 |
D.此诗以议论起笔,以抒情结尾,中间两联写景,在对历史的追忆和景物的描写中抒发炽烈的情怀。 |
【小题2】(小题2)陆游的诗《哀郢》和《书愤》都运用对比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请你结合诗句从对比或用典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有何不同?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小题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简要分析。【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
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①。浑如此,叹汝于知已,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②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①《晋书·刘伶传》载,刘伶纵酒放荡,经常乘一辆车,带一壶酒,令人带着锄头跟随,并说“死便埋我”。②鸩毒:用鸩鸟羽毛制成的剧毒,溶入酒中,饮之立死。【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咽如焦釜”“气似奔雷”,以比喻兼夸张的手法极写嗜酒反应的严重。接着“汝说”三句,是酒杯对主人责问的答辩。 |
B.“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几句,既惊讶于杯言的冷酷无情,又似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几分道理。 |
C.下阕以一“更”字领起,使已软的语气又强硬起来,给人以一张一弛之感。古人设宴饮酒大多以歌舞助兴,而这种场合也最易饮酒过量伤身。 |
D.“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词人深刻反省自己沉溺于所爱之酒,以至于酿成灾祸。 |
【小题3】这首词与《沁园春·长沙》词牌相同,语言风格是否相同?请分析这两首词的语言特色。
游赏心亭①
王佳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江苏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②玉树:这里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被认为是亡国之音。【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
A.“六朝遗迹此空存”写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而今此地只剩下令人望之怅然的历史陈迹,一个“空”字含有无限感慨。 |
B.“城压沧波到海门”从空间着眼,“压”写出了江城的险峻;“沧波"写出了江水的浩渺;“到海门”写出了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
C.“来醉眼”暗示诗人襟怀郁勃,举杯遣怀,于醉中登高远眺;“入吟魂"透露出诗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 |
D."黄旗”“王气”指帝王气象,诗人由耳边不时传来的悲歌之声,想起宋王朝开国之初,王气强盛,横扫六合,结束混乱局势的辉煌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