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霜天

(南宋)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人用词精准巧妙,“脉脉”写出了梅花的含情之态,“数枝雪”写出了梅之疏。
B.“胜绝,愁亦绝”一句承上启下,“胜绝”概括上阙写景,“愁亦绝”引出下阙的抒情。
C.词的最后两句说只有低飞的大雁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实际是说看不到所怀之人。
D.全词借写“梅”来抒情,以哀景来衬托愁情,表达了春夜倚楼之人孤寂无侣的惆怅。
【小题2】词中说“胜绝,愁亦绝”,“愁”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8-04 02:4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题岳阳楼

刘仙伦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

(注)①本诗写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作者从靖康元年(1126)春避难南奔,至此已经流浪三年。②轩帝:华夏始祖黄帝轩辕氏,传说黄帝在洞庭湖演奏咸池之乐。钧天乐:钧天广乐的简称,是神话中天帝的音乐。③吟边:思绪所到之处,此处指天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以岳阳楼为立足点,或仰望俯视,或近观远眺,从多角度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观,抒发了热爱自然、宠辱皆忘的愉悦心情。
B.第一句既点出登楼的时间,也描写了高空开阔、雁行书字的景象,与下联湖面水势相互映衬,显得空间辽阔广远。
C.第二句又对颔联、颈联有统领作用,下两联都是俯视“晴川”所见具体景物。此处“晴川”不同于“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晴川”。
D.洞庭湖浪涛声声,仿佛轩辕黄帝在湖边演奏着天神的音乐,远处连绵的群山,烟岚笼罩,好像玉皇大帝香案上的迷蒙轻烟。
E.颈联由近及远,有近处“大舶驾风”的雄壮美,还有远处日落天边的瑰丽美,整个画面丰富多彩,刚柔相济,境界开阔。
【小题2】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双双燕•咏燕
史达祖(南宋)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ƒ,日日画栏独凭。
(注释)①差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诗经• 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②天涯芳信:指出外的人给家中妻子的信。③翠黛双峨:指闺中少妇。
【小题1】下列对词的理解赏析有错的两项(   )(   )
A.“去年尘冷”,“冷”字用得好,它是说环境冷清,同时暗示物是人非,这为下文写女子埋下伏笔。
B.“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两句抓住“飘然”“快拂花梢”“分开红影”等细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掠过花的枝头,在花丛中自由飞翔的情景。
C.“又软语商量不定”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燕子写得像恋人一样在商量着什么,十分亲昵亲热。
D.“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写双燕贴地低飞,好像在比赛,看谁飞得快,像飞行表演一样。
E. 这首词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主要刻画的形象就是一对成双成对、相依相偎、活泼可爱的燕子。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