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下列小题。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辛弃疾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着①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②。但赢得、靴纹绉面③,记余戏语。

(注)①比着:比不上。②对床风雨:语出韦应物《与元常全真二生》诗,“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辛词用以 指深挚的手足之情。③靴纹绉面:指为官多年,强笑多时,直笑得面绉似靴皮。
【小题1】上阕戏解辛家姓氏的内涵来概括辛家人的两个特点,其中“艰辛”“悲辛”“辛酸辛苦”侧重概括辛家人的____,“辛辣”侧重概括辛家人的_____。
【小题2】结合全词,赏析下阕画线句。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   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题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技巧。
【小题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南宋)张榘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张榘,宋理宗淳祐年间当过句容县县令,宝祐中又曾任江东制置使参议、机宜文字。 前后两次做官,均处于地位卑下的职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是一幅荒村行旅图,秋晨清冷,淡月当空,西风萧瑟,词人单骑独行。
B.尘埃不说“拂”而说“推”,用语新奇自然,极写词人行路的风尘仆仆之状。
C.霜打后,呈羞涩状的黄花,与《声声慢》一词中“满地黄花堆积”中“黄花”所抒情 感相同。
D.上片写词人一路所见之景;下片写其到达山居所抒之情,全词情景交融。
【小题2】词人以“万感天涯暮”收束全词,试结合作品分析词人的“万感”包含哪些深意。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海

文天祥

朅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注)①文天祥(1236~1283),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此诗写于文天祥兵败被执,被押解南去又回返的途中。②朅来:指离开。③飙:暴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离开南海,看到死人多得像乱麻一般,侧面交代了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争。
B.暴风吹来,波涛涌起,浪花里散发出浸泡尸体的腥味,作者鬓发已白,心情难抑。
C.颈联中“还”和“又”二字很有分量,加强了句中语气,增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
D.最后一联借景抒情,并卒章显志,写出了作为抗元名臣的文天祥凛然的民族气节。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谢 池 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吞残虏”“拥雕戈西戍”是作者回忆早年的军旅生活,写得极为豪壮,令人振奋。
B.下片一、二句写作者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被迫隐居家乡,泛舟吴楚以自我解愁消闷。
C.“望秦关何处”写大好河山没有收复,作者不禁产生了“年华虚度”的伤怀之感。
D.全词思想上始终贯穿着报效国家的主线,笔调上则以沉痛之情起,以慷慨之情结,动人心弦。
【小题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词人,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被得押赴北上。本词为北上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小题1】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淡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
B.“枕簟凉生”是写此时已从夏季转入秋季,暑退寒来本是自然节序,但一个“生”字却写出了词人是从枕簟渐生凉意的触感中感知到秋的到来。
C.“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既是报秋,又勾起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将景物的萧条与心境的衰颓熔铸一体。
D.“千里飘零”不仅写出了词人被押赴北上时远离故土的凄凉,更表达了独自羁留建康的孤苦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之感。
【小题2】赏析本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桐”“雨”意象的异同点。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朱熹

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

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

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

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注]①支郎;本是三国时期高僧支谦的称号,后世尊称僧人为支郎,这里代指溥公。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重阳之日,诗人重游频现梦中的故地,与久别的好友重逢,已是鬓发斑白了。
B.颔联写梁间又添新燕,溪山如迎故人,亲切如旧的景物,让诗人内心充满重逢的喜悦。
C.颈联写诗人与老友重逢后漫谈人生哲理,言涉佛教的三生、万法的由来宗旨。
D.此诗前半部分抒情,后半部分说理,情理交融,体现了宋诗重视理趣的特点。
【小题2】诗人和溥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友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忆旧游·别黄澹翁

吴文英

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片红都飞尽,正阴阴润绿,暗里啼鸦。赋情顿雪双鬓,飞梦逐尘沙。叹病渴凄凉,分香瘦减,两地看花。

西湖断桥路,想系马垂杨,依旧欹斜。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故人为写深怨,空壁扫秋蛇。但醉上吴台,残阳草色归思赊。

(注)此词作于淳祐九年,词人在苏州仓台为幕僚。此词为词人在苏州送别友人黄澹翁时回忆起杭州姬妾而作。
【小题1】陈洵在《海绡说词》中说“此恨有触即发,全不注在澹翁也,故曰‘送人犹未苦’”,联系全诗,概括作者“苦”的原因。
【小题2】下阙“葵麦迷烟处,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三句,历来为人称道,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晚秋登城北门

(宋)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E.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小题2】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武林送李似表

张元幹

燕掠风樯款款飞。艳桃秾李闹长堤。骑鲸人去晓莺啼。

可意湖山留我住,断肠烟水送君归。三春不是别离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用燕子翻飞、桃李争美、晓莺轻啼等美好之景烘托离别之情,是以乐景衬哀情。
B.“艳桃秾李闹长堤”中“艳”“秾”“长”均是形容词,凸显意象特征,形象生动。
C.“闹”字运用比拟手法,将其比喻成喧闹的孩童,让桃李的艳丽如在眼前,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春景的美好。
D.“骑鲸”一词本指隐遁或者成仙,词人在此用“骑鲸人”代指词作中远去的朋友。
【小题2】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下片内容。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