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龙井记

秦 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上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赵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磅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作曰:“唯唯。”

(选自《淮海集》)

(简注)
①赤乌:三国孙权的年号。②靡曼:美丽。③元丰:宋神宗年号。④天竺:即今印度。⑤咒:祷。
(阅读指要)
这篇记游龙井的文章,并不着力于描绘其美景,而是意在宣扬其品德。文中运用了长短错落的对句,为文章增添了语言美感。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而不以为泉(________) (2)一昼夜涛头自海上者(________)
(3)自天竺讲事(________) (4)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焉(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纳光景涵烟霏②疾击远驰
B.①方士葛洪尝炼丹此②凡山中之人有事钱塘
C.①推其绪余,泽于万物②又何加于此
D.①故岭左右,大率多泉②与游客将至寿圣者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龙井品德的一组是(   )。
①阴晴之中,各有奇态②龙井其尤者也③夫畜之深者,发之远④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⑤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⑥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记游龙井,兼有议论和描写。作者并不着力描绘其美景,而意在宣扬其品德。描写部分运用长短错落的对句,富有语言美感。
B.文章描写了秀丽多姿的西湖景色、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作者认为正是这两处景点太出色,人们就不去注意它们附近有没有泉水了。
C.作者介绍了远离钱塘江和西湖的龙井所在之地,那里曲折幽静,附近山上有很多泉水,其中龙井泉因水源丰富、永不干涸而最为著名。
D.作者说龙井是神灵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见到过有龙显录,所以人们深信传说真实可信,龙井之名自古以来就很出名。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2)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3:09: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②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睛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③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④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秦观《游龙井记》)
注①靡曼:美丽。 ②咒:祷告。
【小题1】第①段交代了龙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③段“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小题3】翻译句子
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小题4】本文第②段在表现手法运用上很有特色,请选一角度赏析。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如梦令•春景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①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此时诗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②红溜:形容花朵娇红。③绿皱:形容春水绿波。④《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B.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地轻柔,那样地温和,那样地令人陶醉、销魂。
C.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可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
D.“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为点题之笔。诗人借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感叹春色渐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
E.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鸡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一曲《小梅》,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