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释)①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②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③碧桃:一种观赏桃花。④不道:不奈,不堪。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下片的头两句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末尾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小题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彬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萧湘去?

阮郎归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被贬郴州时。②丽谯:城们楼。《小单于》:唐代大角曲名,此借指角声。
【小题1】请根据《踏莎行·郴州旅舍》上阙的内容,概括词人“恨”的原因。
【小题2】《阮郎归》上阙中“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词人在“郴江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句和“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句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词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上下阙组成两副相对独立的活动图画,相互辉映而又和谐统一。
B.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村野春光得到充分展现,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C.“小园”五句,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香气氤氲,生机盎然,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D.下阙“远远围墙”四句,视野由近放远。周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人遐想。
【小题2】这首词写景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三点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此词当作于词人坐党籍屡遭贬谪的晚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首两句从总体上写出了词人夜宿驿舍的气氛和感受。“遥夜”即长夜,不仅讲出是夜深,而且表现出一种客舍之夜漫长难度的情味。
B.“梦破鼠窥灯”中的“窥”字得神,一方面表现了老鼠偷油时那种胆小警惕的神态,一方面也表现了驿舍的环境气氛和词人的主观心境。
C.“门外马嘶人起”,结得余意不尽。一夜的清净冷寂,到此方显示出暖意和生气。这意味着词人即将踏上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旅程。
D.这首词很短,却十分精练生动地勾出了一个完整的时间流程,由沉沉遥夜,到梦破难眠,再到马嘶人起,而在这流程中自然地展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小题2】冯煦称:“少游之词,词心也。”(《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这首词表达出作者怎样的“词心”?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晓色云开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树,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起笔写雨过天晴,天从人愿,春光美好,奠定了春日清晨的明朗基调。
B.“东风里“三句,由写景过渡到写人,绿柳掩映下,筝声悠扬,令人心动神驰。
C.“珠钿翠盖”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用镶嵌珠宝的花钿和翠羽装饰的车盖喻指女子。
D.这首词将时间线索、游历所经的线索、情感线素三条线索交织,构思匠心独运。
【小题2】请对“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进行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小题1】下列对本首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前三句缘情造景,表现词人苦寻理想境界而不得的失落怅惘之情。
B.上阕后两句寓情于景,从触觉、听觉、视觉多角度表现清冷孤寂之感。
C.下阕前三句两个典故,表现词人向友人寄出问候却无回应的孤独苦闷。
D.作者结尾以郴江自比,表现自己被排挤无法报效朝廷的怀才不遇之叹。
【小题2】请紧扣“砌”字赏析画线句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的花卉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小题2】“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病梅馆记》的篇末,作者以“呜呼” 二字起笔,直抒胸臆,一吐对清统治者压抑、摧残、扼杀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
B.“苏门四学士”是指黄庭坚、米芾、张耒、秦观这四个曾得到苏轼培养、奖掖和荐拔的文人
C.中篇小说《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小说不仅描绘了宁静、祥和的自然环境,更体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淳朴的民情。
D.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在《关山月》中,作者采用的是以青壮年与现在对比的写法,抒发了对现实的失望,倾吐了自己的报国之志和爱国热忱。
E.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浔阳人,著名诗人,曾担任彭泽县令,后弃官归隐,世称靖节先生。
F.《咏史》,选自《左太冲集》,反映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不平等现象。全诗对仗工整,属于格律诗。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天矫①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①天矫:卷曲而有气势。
【小题1】高中语文教材中《_______》也是写梦境的古诗,作者是______。
【小题2】下列对作品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添花”,顿出新意。
B.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
C.“飞云当面化龙蛇”形象地写出了飞云在空中飘舞、变幻的景象。
D.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
【小题3】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花动一山春色”中的“动”字作鉴赏。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龙井记

秦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注)①靡曼:美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以为泉  克:能够
B.者坏 当:阻挡
C.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    庶几:差不多
D.是岁余自淮南越省亲  如:到,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泉山之精气所发也   求人可使报秦
B.而不可言尽也 愿十五城请易璧
C.故岸之山多所胁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D.菱芡荷花所附丽 蚓无爪牙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名为记游龙井,不着力描绘龙井景色,而刻意宣扬龙井的“德”。文章说有龙显灵,固然荒诞无稽,但用人的美德比泉的好处,亲切有人情味。
B.全篇在龙井的“龙”字上做足文章:先因祈祷灵验,说相传有龙;再以龙井的“诸德”,说不必怀疑有龙;再以和尚念咒,大鱼跃出,证实传说不谬。
C.尽管龙井的名声很响,但人们对龙井有龙的传说仍然怀疑。作者通过辩才法师之口赞扬了龙井的美德,意在讽刺社会上那些缺少气节、自私自利的人。
D.本文虽意不在记游,却不乏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抒情和生动的记述。描写部分用了许多长短错落的对句,读来绝无说教的枯燥乏味,而富有诗意和美感。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2)“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小题5】用“/”给下面划线的文段断句。

十一月十五日,坐舟至瓦窑岭。偕雪瓯、平子二子,登岸行十余里,溯昌安门。一路看会稽山,恨若有速其步者。过一村庵,坐 水 槛 上 看 枫 尤 有 意 致 立 危 桥 上 四 望 陶 山 在 夕 阳 中 紫 翠 缕起 更 远 更 红 非 画 工 所 能 仿 佛 也。入城,闻戒珠寺钟矣。

(李慈铭《十里看山》)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