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 秦观(1049-1100)
- 《鹊桥仙》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①(其一)
秦观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②穿路,尚想元和贼③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④梦天门。
①这是秦观任蔡州(汉所在河南汝南)教授时的作品。②陶隙陂:西汉末年翟方进担任宰相时,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从此“水无归宿”,经常为害。③元和贼:指唐宪宗元和年间,吴元济割据蔡州等地,对抗李唐王朝,擅改汝水故道,虽为李愬讨平,却遗祸无穷。④陶侃:东晋大臣。《晋书·陶侃传》有陶侃“少时梦生八翼而上天门”,后来“位至八州都督”的传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本诗上半部分写人民重建家园的辛勤劳动和水患带来的严重后果,下半部分指斥汉、唐两朝当国宰相和乱臣贼子的所作所为。
【小题2】这首诗主要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①(其一)
秦观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②穿路,尚想元和贼③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④梦天门。
①这是秦观任蔡州(汉所在河南汝南)教授时的作品。②陶隙陂:西汉末年翟方进担任宰相时,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从此“水无归宿”,经常为害。③元和贼:指唐宪宗元和年间,吴元济割据蔡州等地,对抗李唐王朝,擅改汝水故道,虽为李愬讨平,却遗祸无穷。④陶侃:东晋大臣。《晋书·陶侃传》有陶侃“少时梦生八翼而上天门”,后来“位至八州都督”的传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虚写汝南人民灾后重建的生活画面,田中“烧痕”换新绿的场景,暗示人们正在为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而努力。 |
B.首联写汝水抱城奔流,春色带有烧痕,诗人借“烧痕”于无人处写出人来;而“偷”字从诗人眼中来发现、辨认,尤为传神。 |
C.颔联把眼前景物与灾情回忆相结合,借虞舜二妃泪染斑竹和蜀王魂化子规的典故,喻指灾区人民家散人亡,拭泪招魂的惨状。 |
D.颈联回顾了造成水灾的现实根源:汉代翟方进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唐代吴元济擅改汝水故道留下的隐患和祸根。 |
【小题2】这首诗主要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 日
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①丝,喻雨。②霁光浮瓦,晴光照在瓦上。③霁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霁:雨后放晴。④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 ⑤. 春泪,雨点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春 日
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①丝,喻雨。②霁光浮瓦,晴光照在瓦上。③霁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霁:雨后放晴。④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 ⑤. 春泪,雨点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①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古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注】①黛域: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②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黄裳词采取白描手法,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场景,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题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两首词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①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古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注】①黛域: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②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秦观词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
B.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 |
C.黄裳词上片写竞渡,“飞出”写群舟竞发、急划而来的实况,反映了参观者的真实感受。 |
D.黄裳词下片写夺标,一个“衔”字,饶有情趣,写优胜者嘴含锦标返航,可谓传神之笔。 |
【小题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两首词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鵷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脾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 ③鵷(yuǎn)鸳: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此词在内容上由春景春情引发,由昔而今,由今而昔,由喜而悲,由悲而怨,集中抒发了贬徙之痛,飘零之苦。
【小题2】请简要描述词开头四句描绘的景象,并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鵷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脾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 ③鵷(yuǎn)鸳: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飘零”两句,写远谪索居,形体瘦损,不再有以往对酒当歌之情,转折有致,从中可知此时词人内心的哀怨。 |
B.因为看到处州城外如许春光,词人便情不自禁地勾起对昔日西池宴集的回忆,体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C.所谓“碧云暮合”说明词人所待之人(事)迟迟不来。这所待之人(事)即可指女子,又可以理解成君主的赏识。 |
D.“春去也”两句,由眼前想到今后。“飞红万点”是春归的自然写照,“愁如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既有惜春之情,又有对前途的无望。 |
【小题2】请简要描述词开头四句描绘的景象,并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 溪 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概括分析词中刻画的主人公形象。
(2)词学家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无边丝雨细如愁”称为“奇喻”,说说它“奇”在何处?
(3)请简要赏析结句中“闲”字的妙处。
浣 溪 沙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概括分析词中刻画的主人公形象。
(2)词学家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无边丝雨细如愁”称为“奇喻”,说说它“奇”在何处?
(3)请简要赏析结句中“闲”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水边沙外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②。携手处,今谁在?日边③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本词作于诗人因元祐党社祸被贬期间。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③日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身边。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全词语言清丽俊逸,情韵天成,画面凄美,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人至深。
【小题3】【小题4】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
千秋岁·水边沙外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②。携手处,今谁在?日边③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本词作于诗人因元祐党社祸被贬期间。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鹓鹭,谓朝官之行列,如鹓鸟和鹭鸟排列整齐有序。③日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身边。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开头四句描写了一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
B.“忆昔西池会”现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词人发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 |
C.“日边清梦断”指诗人白日梦断,词人越是忆念昔年帝京携手共游旧事,越意识到往日不可回,愁苦无限。 |
D.“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广之深。 |
【小题3】【小题4】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小题1】“西城杨柳弄春柔”一句用的是 手法,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词的下阕用 暗寓光阴流转;全词表达了 和 的思想感情。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小题1】“西城杨柳弄春柔”一句用的是 手法,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词的下阕用 暗寓光阴流转;全词表达了 和 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阮郎归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①吹罢《小单于》②,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③犹有雁传书,郴阳④和雁无。
【注】①丽谯(qiáo):城门更楼。②《小单于》:曲调名,军中号角常奏此曲。 ③衡阳:古衡州治所。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鸿雁南飞望此而止。④郴阳 (chēn):今湖南郴州市,在衡阳之南。
(1)请简要分析“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的作用。
(2)请简要赏析“迢迢清夜徂”的表达效果。
(3)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阮郎归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①吹罢《小单于》②,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③犹有雁传书,郴阳④和雁无。
【注】①丽谯(qiáo):城门更楼。②《小单于》:曲调名,军中号角常奏此曲。 ③衡阳:古衡州治所。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鸿雁南飞望此而止。④郴阳 (chēn):今湖南郴州市,在衡阳之南。
(1)请简要分析“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的作用。
(2)请简要赏析“迢迢清夜徂”的表达效果。
(3)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秦观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①。安排②肠断到黄昏。甫能③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①尊:通“樽”。②安排:听任。③甫能:宋时方言,刚刚,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安排肠断到黄昏”一句无奈中见洒脱,与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所描述的心态不同。
鹧鸪天
秦观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①。安排②肠断到黄昏。甫能③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①尊:通“樽”。②安排:听任。③甫能:宋时方言,刚刚,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黄莺悲啼,人鸟同悲,景情交融。一个“泪”字,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
B.词中的“鱼鸟”指鲤鱼和鸿雁,传说鸿雁、鲤鱼可以传递书信。思妇怨恨丈夫整个春天都没有来过书信。 |
C.“劳梦魂”三字,指丈夫征戌在千里外,音讯全无,思妇放心不下,只能烦劳魂魄在梦中与丈夫相聚。 |
D.下片前两句通过写主人公被黄莺鸟唤醒后,默默无语、借酒浇愁,侧面突出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列小题。
【小题2】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行香子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小题1】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
B.本词下阕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
E.本词远近相间,从眼前的小园到远处的茅堂小桥,描绘出整个大自然处处盎然的春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