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盛孝章书[注]
孔 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拏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轻,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有删改)
[注]这是孔融写给曹操请求援救其友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章曾为吴郡太守,是汉末名士,却遭到孙氏迫害。孔融和盛孝章交谊深厚,于是写了这封论盛孝章的信给曹操,希望曹操驰书于吴,义教盛孝章。但是曹操的信还没有寄出,盛孝章已为孙权所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
B.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
C.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
D.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
A.会稽,古地名。《滕王阁序》中有“目吴会于云间”,一说“会”读kuài,东汉分会稽郡为吴郡、会稽郡二郡,合称吴会。 |
B.传,一种文体,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其他的还有注、笺、义训等。写传必须严格以史实为依据。 |
C.筑台,即建造游观之台。文中燕昭王筑台是招贤之意。 |
D.表,指给皇帝的奏章,如《出师表》《陈情表》。不悉,旧时书信结尾处的套语,犹言不尽。 |
A.文章起笔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接着描述了盛孝章岌岌可危的艰难处境。 |
B.第二段开头作者援引齐桓公的典故,是想以曹操比齐桓公,鼓励曹操招纳贤才、匡复汉室。 |
C.第三段列举了许多历史典故,目的是让曹操知道营救盛孝章可以让天下人才归附他。 |
D.本文叙述紧凑、文字凝练,从交友之道和为国求贤两方面来打动对方,措辞得体,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
(1)其人困于孙氏,妻拏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
(2)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1)。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2)。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3)。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写兰芝临行时的“严妆”,装束之精美,衣饰之华丽,体现了她的美丽、倔强与坚强。 |
B.刘兰芝上堂拜别阿母,态度从容,言辞不卑不亢,体现了兰芝柔中带刚,有礼有节有自尊,进一步体现了兰芝的教养。 |
C.兰芝辞别小姑,倾诉衷肠,满腹依恋化为泪水,两次落泪,加强了悲剧气氛,体现了兰芝的善良友爱。 |
D.“隐隐”“甸甸”,以沉闷的车声衬托分离时刻的心情,烘托了悲剧气氛,预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尾。 |
(1)新妇起严妆 严妆:
(2)受母钱帛多 钱帛:
(3)感君区区怀 区区:
(4)君既若见录 见:
(5)逆以煎我怀 逆:
(6)举手长劳劳 劳劳:
【小题3】将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2)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3)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小题1】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
B.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和兴的手法。 |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很自然地体现了诗歌的情感转变。 |
D.“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
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为郡吏,察举,至县令,迁广陵太守,以高弟入为右扶风,迁太仆。
万年廉平,内行修,然善事人。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谒问疾。遣家丞出谢,谢已皆去,万年独留,昏夜乃归。及吉病甚,上自临,问以大臣行能。吉荐于定国、杜延年及万年。万年竟代定国为御史大夫,八岁病卒。
子咸字子康,年十八,以万年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万年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颛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迁冀州刺史,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下吏畏之,豪强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
(选自《汉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
B.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
C.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
D.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 |
A.“察举”是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
B.“高弟”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意思有:品学优秀;考试及考核官吏成绩优等。其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前者。 |
C.“大将军”指中国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但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 |
D.“掾史”是官名,汉以后中央各州县皆置掾史等官,分曹治事。 |
A.陈万年为人廉洁公正,性情平和,注重自我修养,但他能官居高位,也与他善于做人有很大关系。 |
B.丞相丙吉病重的时候,皇上亲自到丙吉家询问大臣们的品行能力,丙吉向皇上推荐了陈万年、于定国等人。 |
C.陈咸做事的作风与他父亲不同。陈咸在生活中很奢侈,每到一处任职就征调当地美食供自己享用。 |
D.石显抓住陈咸泄露朝廷秘密的把柄乘机攻讦他,但没有成功,石显被投入监狱,后来虽减去死罪,却被剃光了头发做苦役。 |
(1)遣家丞出谢,谢已皆去,万年独留,昏夜乃归。
(2)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艳歌行
无名氏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悲 歌
无名氏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艳歌行》中,好心的女主人帮游子缝补衣衫,却被从外归来的丈夫误会。 |
B.《艳歌行》中,兄弟几人面对男主人的误会,并未极力为自己辩解和开脱。 |
C.《悲歌》中,游子以远望故乡代替还乡,排遣了思念故乡却不得归的痛苦。 |
D.《悲歌》中,游子内心的情感无法诉说,就像车轮在肠中转动般阵阵绞痛。 |
诗词 | “燕”寄寓的感情 |
A.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 表现爱情美好,倾诉思念情人之切 |
B.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宋·欧阳修《采桑子》) | 表现春光美好,传达伤感惜春之情 |
C.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
D.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宋·李好义《谒金门》) | 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之慨 |
A. A
B. B
C. C
D. D
【小题3】《艳歌行》和《悲歌》两首诗都抒发了深挚的情感,采用的主要抒情手法却不同,请简要赏析二者的抒情手法。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1)。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2)。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3)。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遣”一“逼”,这两字写出了封建家长制的专横,衬托出刘兰芝的无奈、无助以及悲惨的结局。 |
B.文章以美禽恋偶比喻夫妻分离,用具体的形象渲染悲剧气氛,又为全诗定下悲剧情调,营造缠绵凄楚的气氛。 |
C.文中按时间顺序铺叙刘兰芝的家教和涵养。一则强调兰芝聪慧、能干;二则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明快,声韵的和谐。 |
D.仲卿为兰芝辩白之词,力赞兰芝,隐含叛逆性格。“结发”两句表现了仲卿要与兰芝“共赴黄泉”的忠贞与决心。 |
(1)时人伤之 伤:
(2)五里一徘徊 徘徊:
(3)大人故嫌迟 大人:
(4)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白: 公姥:
(5)堂上启阿母 启:
(6)何意致不厚 何意: 致: 厚:
(7)何乃太区区 区区:
(8)吾意久怀忿 忿:
(9)可怜体无比 可怜:
(10)伏惟启阿母 伏惟:
【小题3】将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2)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3)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朱买臣,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选自《汉书》)
(1)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2)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日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份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叫“贰师将军”。后投降匈奴。【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
B.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
C.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
D.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
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取字,女子十五岁取字。 |
B.拜,文中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中的“拜”都为此义。 |
C.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
D.天汉,和下文的元平一样,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人们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
A.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
B.李陵非常勇猛。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一时难以取胜。 |
C.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全军突围,韩延年战死,李陵被迫投降,四百多人逃回塞内。 |
D.听说李陵投降,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只有司马迁高度评价他;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下狱施腐刑。 |
(1)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
(2)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
人物 | 人物性格 |
张胜 | 贪生怕死。糊涂地帮助了缑王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
苏武 | ① |
卫津 | 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
苏武 | ② |
李陵 | 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内心矛盾痛苦。 |
苏武 | 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