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小题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
B.美好欢乐的情景,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主人公全部忧思之由来。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一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E. 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坚韧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执着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兰泽多芳草”一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1)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2)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3)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4)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焦仲卿内心万分悲痛,连马也发出悲哀的嘶鸣,人物同悲,悲意更浓,以物写人,更见悲情。
B.“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刘兰芝对焦仲卿的期盼,一个急归,一个急迎,足见情深意浓。
C.焦仲卿急不择言道“贺卿得高迁”“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可见焦仲卿对刘兰芝是憎恨的。
D.“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两句斩钉截铁,表现了兰芝对爱情的坚贞和以死殉情的决心。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摧藏马悲哀 摧藏:
(2)又非君所 详:
(3)便作旦夕间 旦夕:
(4)恨恨那可论 恨恨:
【小题3】将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2)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3)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4)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活下去,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当前题号:3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高祖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赐食邑怀德。以将军从高祖击燕王臧茶,破之易下。赐爵列侯,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号绛侯。以将军从高帝击韩王信于代,为太尉。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吕。遂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邑万户。居十余月,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厌之,则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陈丞相平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或颇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初,勃之益封,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勃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勃复就国,孝文十一年薨,曰武侯。

(选自《汉书·周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B.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C.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D.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食邑,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封地,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
B.迁,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有贬谪之意。
C.国,古代既指国家,又可指京城,文中是指京城。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勃出身贫寒,生活艰辛。他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徙到沛县,他家世代以编织养蚕的用具、在别人家丧事上吹箫为生。
B.周勃南征北战,军功赫赫。他追随高祖起兵攻打胡陵,入汉中,平定三秦,先后击败燕王韩王,所向披靡。
C.周勃质朴倔强,老实敦厚。他不喜欢文辞,召见儒士和说客时不行主宾之礼,说话直白。
D.周勃位高权重,深受重视。他以军功受封绛侯,历任太尉、右丞相,深受汉高祖等皇帝的倚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责之:“趣为我语。”
(2)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根据《涉江采芙蓉》,完成下列题目。
【小题1】下面对《涉江采芙蓉》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一句写主人公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
C.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的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D.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内心深切的忧伤,请简要回答游子为何忧伤。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晁错传

班固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请侯事,及法今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爱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入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日:“刘氐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晃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日:“何哉?”邓公日:“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日:“公言善。吾亦之!”

(节选自《汉书》)

(简注)
①让:责备。②适:通“谪”,贬谪。③绐(dài):欺骗。
(阅读指要)
这篇传记主要记述晁错削减诸侯封地之事,此举措维护了朝廷利益,却使自己道到杀身之祸。作者善于运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晁错父亲反对儿子侵削诸侯,劝说无效而自尽,反衬了晁错实施改革的坚定;邓公为晁错的辩护,更突显了晁错竭诚为君的忠心。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上之(__________)    (2)吾不忍见祸身(__________)
(3)计划始行,受大戮(__________) (4)吾亦之(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上发兵御之   ②杀之应陈涉
B.①请诸侯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
C.①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庶几乎
D.①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小题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句中代词“之”、“其”在文中的具体所指。
(1)错父闻,从颍川来
“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使赦吴、楚七国,复故地
“其”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③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⑤⑥D.④⑤⑥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2)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苏武这一形象。他被匈奴扣押十九年而不改其节操,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质。请结合以上描述具体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
当前题号:7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遣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①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句是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尤其那花开得十分繁盛,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B.三、四两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于是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五、六两句写主人公折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的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亲人离得太远了,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D.最后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的痛苦;这枝美丽的花是何等的珍贵呀,只是它让我想起跟亲人长时间分别以来的往事,内心更加伤感。
E.诗的主人公看到奇树时,心情兴奋起来,折到花时突然想到要送给亲人,闻到花香时兴奋到了极点,但一想到无法送达,心情又跌落下来。
【小题2】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节选自《汉书》)

(注)①横草:使草倒下。②孤于外官:孤,辜负;外官,指使者之职。

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当前题号:9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①选自《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芙蓉,荷花。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③遗(wèi)赠送。④以:连词,表示结果。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注)。攀条折其荣,将以遺所思。

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滋:繁盛。
【小题1】下列各项对《庭中有奇树》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是对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尤其那花开得十分茂盛,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B.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于是扳着树枝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
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的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D.主人公看到奇树时,心情兴奋起来,折到花时突然想到要送给亲人,闻到花香时兴奋到了极点,但一想到无法送达,心情又低落下来。
【小题2】试简要分析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