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
B.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
C.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
D.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即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刘邦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而起的名号。
B.“谒”是进见时用的名帖,又称“名刺”“名帖”,类似于后来的名片。
C.“季”是刘邦的字,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除了有名,还有字,如屈原名平字原。
D.“坐上坐”就是坐在职位最高的位置上,“上坐”的“坐”是座位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B.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C.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
(2)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意不在错也。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之!”

(节选自《汉书》)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忍见祸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诸侯 适:通“谪”,贬谪。
C.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  恨:痛恨。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
A.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B.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C.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D.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干。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②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并字子廉,为长陵令,道不拾遗。初,侍中王林卿通轻侠,倾京师。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林卿素骄,惭于宾客,北度泾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并自从吏兵追林卿。行数十里,林卿迫窘,乃令奴冠其冠被其襜褕。自代,身变服从间径驰去。会日暮追及,收缚冠奴,奴曰:“我非侍中,奴耳。”并自知已失林卿,乃曰:“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叱吏断头持还,悬所剥鼓置都亭下,署曰: “故侍中王林卿坐杀人埋冢舍,使奴剥寺门鼓。”吏民惊骇,以为实死。
陵阳严诩本以孝行为官,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曰:“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廷尉,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藏千金。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一等之罪,愿蚤就髡钳。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元惧,驰遣人呼弟。阳翟轻侠赵季、李款多畜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敕曰:“三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亦得赵、李它郡,持头还,并皆悬头及其具狱于市,郡中清静。性清廉,妻子不至官舍。数年,卒。

(删节自《汉书何并传》)

[注] ①建鼓,柱子上悬着的鼓。②襜褕,指穿在外面的衣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B.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C.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D.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设宴饯行的礼仪。
B.宾客,古时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依附者。
C.下车,官吏到达任所就职的行为。
D.领,在这里表示兼任,常见的表示兼任的词还有“兼”“除”“判”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并秉公执法。侍中王林卿因杀人被免职,王林卿为了挽回颜面,派人砸毁了官府的建鼓,但受到了何并的追捕。
B.何并办事周密。他知道王林卿已经跑了,命令士兵砍下骑奴的头颅,让众人因不知实情而惊骇,以此震慑王林卿。
C.何并不畏权贵。他的上司钟元为弟弟求情,要求从轻处罚,但何并仍派武官追捕,把已经逃跑的钟威等人全部杀掉。
D.何并善于治理。他担任长陵县令,政绩很好以至于道不拾遗;担任颍川太守时,处置得当,使郡里局面清平安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自知已失林卿,乃曰:“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
(2)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庭中有奇树①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④。

注: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发华滋:花开得正茂盛。滋,当“繁”解释。③荣:犹“花”。④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小题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孤独形成对照。
B.三、四句式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式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
【小题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上有哪些艺术特色。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苏武传》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胜曰 候:拜访B.虞常果张胜 引:牵、拉
C.而收张胜   系:逮捕D.又非亲属,何谓相   坐:定罪、治罪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欲因此时B.单于其节
C.空以身草野D.反欲两主
【小题3】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B.见犯乃死,重负国
C.为降虏于蛮夷D.皆为陛下所成就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犯乃死,重负国 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
B.何以汝见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C.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克,公问其故
D.欲此时降武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后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史,使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再逾冬,积三岁乃出,语在《胜传》。胜出,复为谏大夫,又口荐霸于上,擢扬州刺史。
三岁,宣帝下诏曰:“制诏御史:其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以章有德。”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后有诏归颍川太守,前后八年,郡中愈治。天子以霸治行终长者,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谓贤人君子矣。赐爵关内侯。”后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
(选自《汉书·循吏列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谓贤人君子矣
B.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谓贤人君子矣
C.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谓贤人君子矣
D.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谓贤人君子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确立于汉代,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B.《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
C.“二千石”,汉制以俸禄多少作为职官等级的标志,这里的“二千石”指的是官级。汉代常以“二千石”作为郡守的代称。
D.“坐”,秦丞相李斯所编启蒙识字课本《苍颉篇》释曰:“坐,罪也。”后由此义派生出“连坐”一词,就有了“株连”的意思,这里就是指“株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善于观察,思维敏捷,足智多谋,为人温和善良又能谦让,同时他还通晓法律,善于驾驭众人。
B.黄霸和夏侯胜曾一同被治罪,囚禁在牢狱之中,黄霸在狱中跟随夏侯胜学习《尚书》。后来夏侯胜重新担任谏大夫,在皇上面前口头推荐了黄霸。
C.汉宣帝时,黄霸在朝廷处理疑难案件,再次以公平著称。后来被提拔做扬州刺史,他加强教化工作,大得民心,社会安定天下第一。
D.黄霸善于治理郡县,为官清廉,外宽内明,文治有方,政绩突出,后世将黄霸作为“循吏”的代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2)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叔,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也。叔好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

会赵午、贯高等谋弑上,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有敢随王,罪三族。唯田叔、孟舒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赵王敖事白,得出,废王为宣平侯,乃进言叔等十人。上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宜知之。”叔顿道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常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梁孝王使人杀汉议臣爰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上曰:“梁有之乎?”对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财物自言者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王非汝主邪?何敢自言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相常暴坐苑外,终不休,曰:“吾王暴露,独何为舍?”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摘自《汉书·卷三十七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B.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C.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D.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老术,指道家清净无为的治世之术,适合于医治长期战争的创伤,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秩序,因而在汉初居于支配地位。
B.诸侯相,古代官名,西汉初年叫诸侯丞相,和长安朝廷的丞相名称一样。汉景帝收回诸侯王的权力后,改诸侯王丞相为相。
C.三族,有多种说法,一谓父、子、孙,二谓父族、母族、妻族,三谓父母、兄弟、妻子。说法二的“罪三族”最为残酷。
D.髡钳,髡指以铁圈束住脖子,钳指剃光头发,是古代一种耻辱性惩治罪犯的方式,汉文帝废除肉刑时,以此代替黥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清廉正直,仗义敢为。做官前与有名望的人交游,颇得推崇;死后其子不受“百金祠”,亦可见其清直家风。
B.田叔辅佐赵王,忠诚有胆识。不顾皇帝的禁令,装扮成囚徒,追随赵王逃亡,直到赵王被证清白才随赵王出来。
C.田叔品评人物,不因处境而迂曲。当皇帝不赞同田叔对孟舒的评价时,他仍旧坚持客观分析,纠正皇帝的看法。
D.田叔做事有尺度,能为上级分忧。依法审理梁孝王案,皇帝过问时,他设身处地劝告皇帝不要过问,以免为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2)相常暴坐苑外,终不休,曰:“吾王暴露,独何为舍?”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