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1)“酒”是中国古代诗人喜欢在诗中使用的意象之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诗人借“酒”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吐露自己的心曲。请仿照下面的格式写两个与“酒”有关的诗、词或文句,并写出该句表达的诗人的感情。
例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渴盼团圆的心情。
杨慎《临江仙》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表达出词人对三国英雄曾经何等英雄,而今都随时间逝去,一切如过眼云烟的豁达和释然的感情。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上结合具体诗句对比分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2-25 03:0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屡公府  ②去则之  ③备礼征之,不至  ④何为栖栖不宁处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无德堪之//臣供养无主,辞不受命B.桓帝以安车玄纁//稚负粮徒步
C.病不诣//不如也D.哭毕去//鸟倦飞知还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B.蕃在郡不接宾客
C.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D.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正确解释下列句子。
①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②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小题5】依据本文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如何刻画徐稚这一人物形象的?

同类题2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父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为观察支使。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太祖受禅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殿中侍御史。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谓曰:“此卿故乡,所谓画锦者也。'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继以用兵岭表,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判吏部铨。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 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人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着,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卒,年六十四。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祐比己,祐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估贡举,多拔擢寒俊,毕士安,柴成务皆其所取也,后与其子旦同入两制,居中书。

(节选自《宋史·祜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闻之,将以留罪转运使 稽:拖延
B.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 俾:使
C.多逊累祜比 讽:讽刺
D.祐贡举,多拔擢寒俊  知:主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唐”是五代政权之一,李存勖所建,都洛阳:下文中“晋”汉”也是其中之二。
B.“辟、拜”都指授予官职,而“徙”是指升官,与之相同的还有“迁、拔、擢”。
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太祖被推举而称帝。
D.“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祐很有才情,文章写得很好。他的书信受到桑淮翰赞誉,闻名京城:皇上在他因病请求告老时仍任命他为兵部侍郎,也有欣赏他文章的原因。
B.王祐治政有方,很受皇上重用。征伐太原时,运粮车辆堵塞道路,交由王祐治理后,井然有序:符彦卿治理失当,皇上也委派王祐去代替他。
C.王祐刚直敢言,劝谏皇上以史为鉴。向皇上禀奏符彦唧一案时,他乘便劝皇上若想长保天下,就不要像五代的国君一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王祐不畏权贵,很有政治远见。王祐以宇文融排挤张说这件事为例劝说卢多逊不要排挤赵普。卢多逊虽然因此不再说赵普的坏话,最终还是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2)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鲍防,字子慎,襄州襄阳人。少孤窭,强志于学,善辞章。及进士第,历署节度府僚属,入为职方员外郎。薛兼训帅太原,被病,代宗授防少尹、节度行军司马, 召见,慰遣之。俄知留后,兼太原尹、节度使。入为御史大夫,历福建、江西观察使,召拜左散骑常侍。卒,年六十九,赠太子少保,谥曰宣。防于诗尤工,有所感发,以讥切世敝,当时称之。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友善,时号“鲍谢”云。

(摘自《新唐书· 鲍防传,有删改》

②(防)累官至河东节度使。人乐其治,诏图形别殿。丁乱,从幸奉天,除礼部侍郎,封东海公。贞元元年,策贤良方正,得穆质、柳公绰等,皆位至台鼎,世美其知人。时比岁旱,质对:“汉故事,免三公,烹弘羊。”权近独孤偭欲下按治,防曰:“使上闻所未闻,不亦善乎?”置质高第,帝见策嘉之。授工部尚书。

(摘自《唐才子传校笺》,有删改)

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为礼部侍郎时,尝遇知杂侍御史窦参于通衢,导骑不时引避,仆人为参所鞭,及参政秉政,遽令致仕。防谓亲友曰:“吾与萧昕之子齿,而与昕同日悬车,非朽迈之致,以余忿见废。”防文学旧人,历职中外,不因罪戾,而为俗吏所摈,竟以愤终。众颇悯防而咎参,故参之败不旋踵,非不幸也。

(摘自《旧唐书· 鲍防传》,有删改)

④鲍防代总节度使,会回纥入寇,防遣大将焦伯瑜等击之,自良曰:“寇远来,难与争锋。请筑二垒扼归路,坚壁勿出,求战不许,师老而堕,其势易乘。”防不听。伯瑜战百井,大败。

(摘自《新唐书· 李自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花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
B.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
C.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
D.防有政声/唯总戎非所/宜而谬执兵柄/以太原革车胡骑雄杂/而回纥深入/寇防出拒战/为虏所败/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僚属:贵族或大官出行时的随从人员或职员。
B.公:爵位名称,五等之首;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
C.台鼎:古称三公为名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后指考中进士为官者。
D.策: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也指一种议论文体,如《教战守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防深受皇帝看重,手语要职。太原统帅薛兼训患病期间,唐代总任命鲍防为少尹,并亲自加以慰勉,不九任命他为留后,兼任太原尹、节度使。
B.鲍防精于诗歌写作,世人赞美。鲍防是文学上的前辈,写诗往往有感而发,切中时弊,受到当时人们的赞美,与中书舍人谢良弼号称“鲍谢”。
C.鲍防敢于坚持己见,为国选才。科考中,穆质就连年的旱灾表达了否定朝中权臣的言论,独孤偭想让穆质落榜,而鲍防以优等成绩录取了穆质。
D.鲍防受到庸吏排挤,忧愤而终。鲍防在担任礼部侍郎时与后来执政的窦参发生矛盾,遭到窦参的排挤,但经过鲍防的积极斗争,不久窦参失势。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萧昕之子齿,而与昕同日悬车,非朽迈之致,以余忿见废。
(2)请筑二垒扼归路,坚壁勿出,求战不许,师老而堕,其势易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公姥,及时遣归”。

府吏得闻,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

阿母得闻,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时遣归  相:互相
B.终老不复  取:取代
C.家来贵门  谢:感谢
D.便可公姥     白:告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十七君妇     君既府吏
B.府吏得闻     氓蚩蚩
C.敢助妇语   以解忧
D.吾今报府    洵美
【小题3】下列语句中句式与其它各句不一样的是(  )
A.汝是大家子B.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C.为仲卿母所谴D.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小题4】对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初七及下九”中的“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B.“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古代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天干、地支、方位、星座、生辰、生肖合起来都合适。
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明”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间段的名称,若按时间先后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平明、黄昏、人定。
D.“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小题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烘托了全篇的气氛。
B.最后一段中松柏梧桐覆盖相交,鸳鸯双双和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的悲愤和控诉。所以,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
C.这首诗既写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感情纠葛,也写了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前者感情纠葛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的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人物性格,一些段落浓墨重彩,如刘焦话别、兰芝辞母等,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杨云翼,字之美。云翼天资颖悟,初学语辄画地作字,日诵数千言。登明昌五年进士第一,词赋亦中乙科。泰和七年,授东京路按察司事,因召见,章宗咨以当世之务,称旨。
贞佑四年,大元及西夏兵入鄜延,朝议以蒲察阿里不孙为副元帅以御之。云翼言:“蒲察阿里不孙者,言浮于实。用之必误大事。”不听,后果败。时右丞相高琪当国,人有请榷①油者,高琪主之甚力,诏集百官议,高夔等二十六人同声曰:“可。”云翼独与赵秉文、时戬等数人以为不可,议遂寝。高琪后以事谴之,云翼不恤也。兴定三年,筑京师城,役兵民数万,夏秋之交病者相籍,云翼躬自调护,多所全济。军兴以来,入粟补官及以战功迁授者,事定之后,有司苛为程式,或小有不合辄罢去,云翼奏曰:“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
是年十一月,宗室承立参知政事,大臣言其不法,诏云翼鞫之,狱具,廷奏曰:“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其功如此,而承立之罪如彼,愿陛下明其功罪以诛赏之,则天下知所劝惩矣。自余小失,何足追咎。”承立由是免官,合达遂掌机务。
当时朝士,廷议之际多不尽言,顾望依违,浸以成俗。云翼尝患风痹,至是稍愈,上亲问愈之之方,对曰:“但治心耳。心和则邪气不干,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上矍然,知其为医谏也。
云翼天性雅重, 自律甚严,其待人则宽。其于国家之事,知无不言。
(选自《金史·杨云翼传》)
①榷:专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宗咨以当世之务,旨 称:符合   晨光之熹微 恨:怨恨
B.时戬等数人以为不可,议遂 寝:搁置   以六月息者也 去:离开
C.云翼不也 恤:顾及   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自夸
D.至是愈  稍:稍微   终军之弱冠 等:等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章宗咨当世之务 ②高琪后事谴之
B.①蒲察阿里不孙,言浮于实 ②入粟补宫及以战功迁授
C.①天下知所劝惩矣 ②其待人
D.①廷议际多不尽言 ②上亲问愈之方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
B.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
C.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
D.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云翼天资聪慧,刚学会说话便在地上写字,每天能诵读几千字的文章。后来他考中了进士第一,词赋考试也中了乙科。
B.有人请求实行油料专卖,高琪竭力赞同,诏令聚集百官商议此事时,杨云翼等人却对此表示反对,高琪为此怀恨在心。
C.兴定三年,有数万士兵参与了筑建京师城,夏秋之交,很多士兵接连患病,杨云翼亲自调药护理,从而救活了许多人。
D.皇上让杨云翼去审问宗室承立。云翼审问后奏报说,承立现在所犯的过失还不足以治罪,但皇上应追究他过去的问题。
【小题5】文言文翻译。
①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
②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