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长江源头
长江源头,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朦胧的世界。我们乘着越野大卡车,顶着足以使人唇裂血流的紫外线,冲进了那据说有8万平方千米的无人之地。
七月是这里最好的季节,但天气仍然变化无常,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瞬间就会下起冰雹。我们几次一觉醒来,帐篷都被大雪埋了半截。最令人生畏的还是高原反应(yīng  yìng),我就曾经被它折腾得头重脚轻,哇哇地吐个不停,在帐篷里躺了整整两天。
五天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青藏高原腹地的各拉丹冬雪峰之下,长江正源沱沱河是发源于雪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那是一幅奇异的景色:冰山下,由于阳光、风力、流水的作用,冰川形成无数个小冰峰,人们叫它“冰塔林”。有的如傲然屹立的雄鸡,有的像抬头望天的白熊,有的像千年巨龟……但我觉得,真正能震撼人心的,还是那倒挂在冰川之上的无数冰条。从它们的尖顶上,一滴一滴的融水悄(qiāo qiǎo)然而落,没有声响,没有炫耀,却汇成一条冰河,带着咆哮,带着力量,开始了万里之行。
1.在文中正确读音上打“√”。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炫耀——(    ) 咆哮——(    )
3.作者写小冰峰时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
4.寻找长江源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5.长江正源是什么河?这条河发源于什么地方?

6.读了本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    )
2.长江发源地是东海,全长6300千米。(    )
3.文章采用第二人称写出了长江的景象。(    )
4.诗歌中既涉及长江的发源和流向,又关注长江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    )
当前题号:2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常读报会使人有什么样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阅读理解
净化心灵的文字
20世纪初,在山东省平原县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带着他的小孙子,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等古籍。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您一样读《道德经》,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我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这样读这些书有什么收获呢?”
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孩子再试了一次。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完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
“你真的认为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微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竹条上面了。连提手也变得更加光泽了。“孩子,这和你读古典书籍一样,你可能只记住了只言片语,它的意思或许你一点儿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诵时的气氛,它会影响你,会净化你的心灵。”
这个小孩记住了这句话。后来,他一直本着这样的信念,终身与书籍为伴,终于成为大学问家。他就是任继愈。
【小题1】小孙子先后两次提着竹篮去河边打水,结果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
【小题2】爷爷让小孙子提着竹篮去打水,是想告诉小孙子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文章中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类文阅读。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________(A.清醒 B.苏醒 C.醒悟 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A.连续 B.陆续

C.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A.刷刷 B.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此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小题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小题2】解释词语。
(1)翩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小题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观书有感》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A.活水不断,池塘的水才能清澈
B.书本上的知识要通过实践来认识
C.要不断吸取新知识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

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

夏天,太阳把大地烤(kǎo )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cí)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kù )热带来的疲(pí )劳。

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真是“ 。”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小题1】根据短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准确地填上一句诗。
【小题2】文章按照 的顺序写小草。
【小题3】从文中找出“严寒”的两个反义词。
_______)  (_______
【小题4】短文是围绕 来写的。
【小题5】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请画上“    ”线,哪句话说明小草生命力旺盛,请画上波浪线。
【小题6】本文是以_______ 为线索,采用了________的叙述方式。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乌鸦

乌鸦住在一棵大树上,它的邻居狐狸就住在树下洞里。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以后,觉得十分丢脸,他牢牢地记住这件事,告诫自己以后决不能再听奉承话了。  

不久,乌鸦又找到了另一块肉。狐狸又想骗到口。狐狸说□□乌鸦大姐,你的羽毛真漂亮□远远超过小麻雀□□乌鸦心想□哼□你又想来骗我了□这次我决不上你的当□就不理狐狸。狐狸又说:“乌鸦大姐,你的嗓子太好了,唱起歌来叫人听得入迷呢!” 乌鸦还是不理睬。她当时就是因为听了狐狸的奉承话,忍不住张口唱歌,肉片掉下来给狐狸叼走的。  

狐狸见老办法不行了,眼珠一转,破口大骂起来:“臭乌鸦,丑乌鸦,你昨天造小白兔的谣,今天早上又杀了小松鼠,你真是个十足的大坏蛋……”  

乌鸦觉得冤枉,实在忍不住气了,她张口反击:“你胡说八道——”嘴才张开,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往上一跳,接住肉片溜回洞里去享受了。乌鸦又一次上了当。

【小题1】给第二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符号。
【小题2】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
【小题3】把“乌鸦被狐狸骗去了一块肉”这句话改成带“把”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眼珠一转”的。
【小题5】说说乌鸦为什么又一次上了狐狸的当?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知识创新题:乌鸦应该怎样才能既保住嘴上的肉,又回击狐狸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短文

①在我的故乡,高考中榜很不容易。一年中有一两个人如愿以偿,就很好了。我高考的第一年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棵了的草。一张没有带给我荣耀的成绩单将我隔离在理想世界之外。当时我一气之下想撕毁课本,认命与庄稼为伍,从此不再读书。父亲一直是乐观的,他没有责怪我,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

②那段时间,他从不提及落榜之类的字眼,我知道他是在小心地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我内心深处用消极的生活态度筑起的壁垒被父亲的安慰一点点瓦解。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③在父亲的关爱下,我拿起书本,加入到复读的行列之中。送我上学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我知道他是想用这种新的面貌来鼓励他的儿子重新开始。父亲一直没有说话,只在我上车时说了一句:“你肯定能行!”车开动了,车窗外九月的阳光将父亲结实的身影照耀得格外高大,我鼻子一酸,几乎掉下;目来,但我强忍着没有让脆弱的泪水掉下来。父亲如此相信他的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④高三的学习是很紧张的,每当想偷懒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你肯定能行”!于是奋起,埋头苦学。那年冬天,期末考试我考得并不怎么理想,回到家里我如实相告自己的成绩,父亲说没事的。有一次在河边放牧,累了,我和父亲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父亲抽烟,埋头,一脸的心事。看着河面上结得厚厚实实的冰,父亲突然问我,“你知道冰什么时候开始融化的?”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脱口而出,“天气变暖,气温升高的时候。”父亲笑了,一脸的执著,“不,孩子,你错了。冰看似在一夜之间融化,但实际上是在很早以前,从最冷的那一天起,冰就开始融化了,只是没人注意到。你的失败不就是暂时的寒冷吗?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只要你自信,失败就会像冰似的被阳光融化。”

【小题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写出两处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A.蔫( ) B.呵护( )
(2)A.我知道他是在小心地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
可怜:
B.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风雨:
【小题2】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特点。
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活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没有结尾,文中的“我”历经生活的磨炼,在父亲的引导下,后来获取了怎样的成功与人生感悟?请联系上文,展开想象,续写一个结尾。(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做一棵橡树
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电脑公司的创始人。他(   )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   )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天穹的橡树。
比尔·盖茨上小学时,就喜欢看名人传记,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政治家罗斯福、军事家拿破仑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传记,他都看。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老盖茨抚摸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
“为了思考。”
“为了思考?”
“对,为了思考。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就能找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老盖茨是既吃惊又高兴。一有机会,老盖茨就给孩子买书,买回各种书籍。
比尔·盖茨高兴极了,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建立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等。
一天,比尔·盖茨的同学来他家做客,发现比尔·盖茨在看这些书,禁不住好奇地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
“在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的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干吗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就像草原上的小草一样。”
“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荒丘上的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天穹。”比尔·盖茨坚定地说。
【小题1】在第一段括号内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小题2】认真读文章,思考: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比尔·盖茨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思考一些成人才会思考的问题
B.比尔·盖茨年龄越来越大,思想越来越成熟
【小题4】比尔·盖茨为什么想做一棵橡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