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琼斯的生日派对上,麦克尔唱的是( )。
A.《保卫黄河》B.《歌唱祖国》C.《洪湖水浪打浪》D.《生日歌》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
A.诚实守信B.拾金不昧C.忠于职守D.勤俭节约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面对混乱的情况,哈尔威船长有怎样的变现?(    )
A.毫无秩序B.临危不乱C.落荒而逃D.毫不在意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船发生可怕的震荡时,大家都是什么反应?(    )
A.慌乱,惊吓B.镇定自若C.习以为常D.满不在乎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幸存者的记忆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居然有一位女性。

她叫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的。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乘船的董颖吓坏了,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经过、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大舜”号被淹没了。同舱的几名男子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那上面有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这时大浪将一个男子送到了她和救生筏的旁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倾全身之力,把董颖顶上了救生筏。当董颖再来向他伸出手时,一个巨浪已经将他卷入海底......

董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她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代了......

救生筏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生大哭。那个老人便安慰她:“不管结局如何,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你,因为你还年轻,而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董颖止住了哭声,她也看到了海上亮色。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而那个给她力量的老人,转眼就消失在大海中…...

过了很久很久,董颖发现自己随筏子到了岸边,她活了下来。

真可谓生死之劫啊!为她而去的男人们,伟大、无私。她要将故事告诉所有的人。

【小题1】第一自然段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用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救生筏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一句用了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情况的___。
【小题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带着问题来读书。
【小题1】本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A.时间B.事情发展先后C.空间
【小题2】“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谭老师用双臂护住自己的学生,他用这个姿势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
B.谭老师在他生命的危急关头,想到的不是自己逃跑,而是用自己的身躯救护了学生。用这个姿势战胜了死亡对孩子生命的掠夺。
C.谭老师正在讲课,所以他的手臂正好擎在讲台上。护住了学生。以这个姿势牺牲了。
D.当谭老师意识到危险来临时,用双臂护住逃不出去的学生,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下塌的屋顶。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面的句子表现了谭老师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小题1】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
A. 乐于助人
B. 临危不惧、以学生为重
C. 刚正不阿
【小题2】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  )
A. 机智聪明
B. 宽容大度
C. 舍己救人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廉颇深感自己当初的一切是多么的无知与荒唐,于是他做了什么?(    )
A.知错就改B.深明大义C.负荆请罪D.宽容大度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课外类画阅读。

失小赔大

【小题1】图中一共有三个人物,他们分别是:(   )、( )、( )。
【小题2】从图中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件事的起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件事的结果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快乐阅读。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聚 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
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温和 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 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 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小题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小题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交口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仔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她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答案,用“________”画出来。
②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宋庆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