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从算式到方程
- 解一元一次方程
- +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配套问题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工程问题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销售盈亏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赛积分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方案选择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字问题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几何问题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差倍分问题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电费和水费问题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例分配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日历问题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其他问题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微信运动是由腾讯开发的一个类似计步数据库的公众账号,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微信运动公众号查看自己每天行走的步数,同时也可以和其他用户进行运动量的
或点赞.甲、乙两人开启了微信运动,沿湖边环形道上匀速跑步,已知乙的步距比甲的步距少
(步距是指每一步的距离),两人各跑了
圈,跑
圈前后的时刻和步数如下:
(1)求甲、乙的步距和环形道的周长;
(2)若每
分钟甲比乙多跑
步,求表中
的值.




| 出发时刻 | 出发时微信运动中显示的步数 | 结束时刻 | 结束时微信运动中显示的步数 |
甲 | ![]() | ![]() | ![]() | ![]() |
乙 | ![]() | ![]() | ![]() | ![]() |
(1)求甲、乙的步距和环形道的周长;
(2)若每



如图,欢欢和乐乐分别站在正方形
的顶点
和顶点
处,欢欢以
的速度走向终点
,途中位置记为点
;乐乐以
的速度走向终点
,途中位置记为
.假设两人同时出发,两人都到达终点时结束运动.已知正方形边长为
,点
在
上,
.记三角形
的面积为
,三角形
的面积为
.设出发时间为
:

(1)如图情况,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下列线段的长度: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如图情况,他们出发多少秒后
?
(3)是否存在这样的时刻
,使得
?若存在,请求出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如图情况,用含





(2)如图情况,他们出发多少秒后

(3)是否存在这样的时刻



如图,一个平衡的天平盘中,左盘有2个小正方体和2个小球,右盘有4个小正方体和1个小球.每个小球的重量用
克表示,小正方体每个5克,那么可列方程__________.


约定:上方相邻两数之和等于这两数下方箭头共同指向的数.
示例:如图1,即
,
观察图2,求:
(1)用含
的式子分别表示
和
;
(2)当
时,求
的值.

示例:如图1,即

观察图2,求:
(1)用含



(2)当




互联网“微商”经营已经成为大众创业的一种新途径,某互联网平台上一件商品的成本为
元,销售价比成本价增加了
,“双十一”为了增加销售量,所以就按销售价
折出售,那么每件商品的实际售价为_____________元



数轴上A,B,C三点对应的数a,b,c满足(a+40)2+|b+10|=0,B为线段AC的中点.

(1)直接写出A,B,C对应的数a,b,c的值.
(2)如图1,点D表示的数为10,点P,Q分别从A,D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运动,点P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点Q的速度为1个单位/秒.当点P运动到C后迅速以原速返回到A又折返向C点运动;点Q运动至B点后停止运动,同时P点也停止运动.求在此运动过程中P,Q两点相遇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
(3)如图2,M,N为A,C之间两点(点M在N左边,且它们不与A,C重合),E,F分别为AN,CM的中点,求
的值.

(1)直接写出A,B,C对应的数a,b,c的值.
(2)如图1,点D表示的数为10,点P,Q分别从A,D同时出发匀速相向运动,点P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点Q的速度为1个单位/秒.当点P运动到C后迅速以原速返回到A又折返向C点运动;点Q运动至B点后停止运动,同时P点也停止运动.求在此运动过程中P,Q两点相遇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
(3)如图2,M,N为A,C之间两点(点M在N左边,且它们不与A,C重合),E,F分别为AN,CM的中点,求

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是2、
,点C是数轴上一点,且AC=
BC,则点C所对应的数是( )




A.0 | B.![]() | C.0或6 | D.0或8 |
程大位是我国明朝商人,珠算发明家.他
岁时完成的《直指算法统宗》是东方古代数学名著,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书中有如下问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个.意思是:有
个和尚分
个馒头,如果大和尚
人分
个,小和尚
人分
个,正好分完,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则大和尚有__________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