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公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②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③,幽阒辽复④,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节选自王禹傅《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注]①刳(kū):剖,削。②雉堞:城墙。③平挹江濑(1ài):奔流的江水尽收眼底。濑,湍急的水。④辽复:写视野的辽阔绵远。复,绵远。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有仙则②无案牍之形 ③不可状 ④公退之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有皆竹楼所助也
B.可调素琴其价廉而工省也
C.斯楼之不朽也竭驽钝
D.幸后之人与我同处处
【小题3】(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小题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问题。(共13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1)有仙则名  (2)是陋室    
(3)惟吾德:        (4)往来无白丁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小题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当前题号:2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於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於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於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之:(________
②穹石盘簿埋根  而:(________
③可远观不可玩焉 亵:(________
冒霜而停雪   甘:(________
【小题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小题3】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小题4】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形 (________________
(3)不其子,视其父(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小题3】(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除“陋室”外也出现了两个“芝兰之室”,是哪两个?
【小题4】(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段“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这种交友方式?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
A、可爱者甚蕃( )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C、陶后鲜有闻( )
D、宜乎众矣(   )
(2)“花之隐逸者也”一句中“之”与下列哪项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孔子云:何陋之有?
(3)认真理解第二段文字,指出下面水陆草木之花比拟的对象。
菊: 牡丹: 莲: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的高洁。
B、濯清涟而不妖——从生活条件方面写“莲”的美丽。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体态方面写“莲”的正直。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风度方面写“莲”的清高。
(5)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当前题号:5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三)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充实,充满。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译文:  
【小题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小题4】.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小题2】请举出一个“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
当前题号:7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山门于河
(2)十余岁
(3)数小舟
(4)于沙上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小题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 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小题4】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当前题号:8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有删改)

【小题1】用斜线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可 汗 问 所 欲,木 兰 不 用 尚 书 郎
【小题2】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______________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______________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出下列句子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小题4】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分别选出与例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1)双兔傍地(  )
A.走马观花
B.茶走味了
C.车刚走
D.走漏消息
(2)能辨我是雄雌?(  )
A.坐立不安
B.安敢如此
C.安的什么心
D.安营扎寨
(3)木兰户织(  )
A.捷报飞来当纸钱
B.当着大家的面谈一谈
C.他会当家
D.旗鼓相当
【小题6】出自本文最后一段内容的成语是什么?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什么?
当前题号:9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木兰诗》片段,回答问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情景。
   
   
(2)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了这场战争 的特点。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