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形 (________________
(3)不其子,视其父(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小题3】(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除“陋室”外也出现了两个“芝兰之室”,是哪两个?
【小题4】(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段“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这种交友方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2-03-21 01:06: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

(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

(注)①黾勉:勉力。②辞世:指弃官隐居。③缅求:远求。④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小题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 操守,品德)B.年与时,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
C.每以家。 (贫困)D.至心之。 (高尚)
【小题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静修身,俭以养德。 患病来,渐就衰损。
B.不能尔。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汝慎哉。 下视辙,登轼而望之。
D.当思四海皆兄弟义。 故是有物外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⑵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小题4】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同类题3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⑦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人不知而不
(2)逝者如斯夫
【小题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一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筋骨 劳:使…劳累
B.人过 恒:常常
C.出则无国外患 敌:敌人
D.自古所希    诚:的确、确实
【小题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A.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B.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C.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D.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小题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
B.乙文运用比喻,以治病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
C.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
D.乙文唐太宗身处太平盛世、居安思危,这让大臣魏征感到十分欣慰。
【小题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