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小题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便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________________
(3)不可缺 诚:__________________
(4)亡天下 卒: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当前题号:1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同,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同语。
(1)如外人(______) (2)便还家(______)
(3)男有,女有归(______)   (44)盗窃乱贼而不(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小题3】理解填空,请用选文中的语句填空。
(甲)文中渔人出去后再寻桃花源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中阐述大同社会理想核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试着概括两文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共同特征。
当前题号:2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泛指学识浅陋的人。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对吕蒙是认真相劝,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

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

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

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鲁肃过寻阳(_________) (2)即刮目相待(_________
(3)为郢州 (_________)   (4)母其以劳生疾 (__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昼之所读,夜辄诵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甲文中孙权告诉了吕蒙哪两种读书方法?这两种读书方法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4】乙文中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小题5】在社会上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论调,他们认为读不读书一个样,反正都是出去打工,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②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③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粗略的阅读。④见往事:了解历史。

(乙)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下列的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   及:_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   更:_________
③静以修身 静:_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小题3】两文劝说的内容有什么异同?
异:
同:
【小题4】读了这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当前题号:5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②之,何所履行③?”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④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⑥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⑦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解:①候:拜访、问候  ②称:称赞、赞许 ③履行:实践、做 ④绥:安抚
⑤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谦称  ⑥法:效法  ⑦师:学习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⑵尊君在不不:
⑶元方入门不顾顾: ⑷下车引之引: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字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B.驱之别院。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邑八景之一也。
【小题3】(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小题4】袁公两问绵里藏针,颇有学问,但元方两答精彩纷呈,请你说说元方第二答的巧妙之处。

【小题5】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的?
当前题号:7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小题1】解释加点词。
然曰()(2)公大兄()
【小题2】翻译句子。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小题3】有人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写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
当前题号:8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中()(2)太丘去()
(3)去后至()(4)相而去()
【小题2】选出下面各句中“之”字含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友人惭,下车引之B.其邻人之父亦云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小题3】(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4】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至少写出两点)
当前题号:9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日中()尊君在()
而去()元方入门不()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    
【小题3】友人知道自己错了,向元方示好,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妥当吗?请阐述理由。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