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小题1】解释加点词。
然曰()(2)公大兄()
【小题2】翻译句子。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小题3】有人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写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20 02:50: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同类题4

古诗文阅读。

苏轼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五。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逆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已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日:“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苏轼因作诗批评新法而身陷囹圄,见窗外竹枝摇曳,有所感触,写下此诗。②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③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④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⑤过:苏轼的小儿子。⑥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他在《赠侯喜》一诗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枷(浅水处)。”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无与为乐者____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
③有老书生数人来____
④已鼾矣____
【小题2】对上述诗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乙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夜的繁华景象,淳朴民风。
B.甲诗中“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两句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竹枝摇曳,飒飒声响如乐音飞扬:枝叶紛乱披洒,如兵刃碰击的情境,充满神韵。
C.乙文中“闲人”既有作者对自己闲情雅致的行为的自豪,也有对自己是被贬“闲人”的自嘲自慰。
D.丙文中“笑韩退之”表面是嘲笑韩愈“钓鱼不得”,还要勉强求得;实际是嘲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做到随遇而安。
E.甲乙丙三文都写了作者被贬官,但思想不同。甲文借竹子“可折不可辱”表达自己绝不妥协的精神,乙文借“竹柏”表达遭贬谪后悠闲自得的心情,而丙文作者思想已发生转变,他认为既然仕途如此不顺,那就安于命运,随波逐流。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小题4】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竹》一诗中后四句写“菊”,似与诗题不符,你是如何理解的?
(2)《记承天寺夜游》和《书上元夜游》都描写了苏轼月夜“欣然”出行的情景,两文中作者的心境是否相同?请结合选文乙丙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①相梁:在梁国做宰相。②国:国都。③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果实。④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⑤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知鱼之乐(_______) (2)请其本(________)
(3)谓惠子曰(_______) (4)非练实不(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天苍苍,其正色邪”相同的一项是(  )
A.马千里者B.子不知鱼之乐
C.大道行也D.子非鱼,安知鱼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小题4】庄子所讲的故事含有深意,其中“腐鼠”指什么?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