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②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③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粗略的阅读。④见往事:了解历史。

(乙)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解释下列的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   及:_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   更:_________
③静以修身 静:_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小题3】两文劝说的内容有什么异同?
异:
同:
【小题4】读了这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9 05:48: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晏子使楚》一文,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题1】解释加线词语。
⑴齐之辞者也( )
其实味不同其实( )
⑶圣人非所与( )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小题3】请就文章的情节和齐楚外交辞令的交锋,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楚国通过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晏子到来后,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善盗。
B.晏子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味不同来设喻,通过环境对人的影响,实讽楚之民风使人善盗。
C.晏子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也验证了“晏婴,齐之习辞者也”的评价。
D.“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这是楚王以自我解嘲摆脱尴尬的话语,说明楚王也有很高明的语言技巧。
【小题4】(小题4)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概括楚王和晏子的性格特征。
楚王:
晏子: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尝古仁人之心   不甚解
B.然则何时而耶   怏怏不
C.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
D.不暇廉耻耳 温知新
【小题2】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天下之忧/而忧B.然则/何时而乐耶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吾/谁与归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小题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忧乐观。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
(2)肉食者,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小题2】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小题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1)战前:
(2)战中:
【小题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乙)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雅阴侯,指韩信。②鞅鞅:通“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上自军(2)介胄之士不拜(3)何为为我(4)如我能几何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2)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小题4】请结合(乙)文内容具体分析韩信的主要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