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0
10
20
30
声音速度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______
(2)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_____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在温度较______(选填“高”或“低”)的地方进行试验更容易成功。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取一只可乐罐,在其底部开一个圆孔(直径为5cm),除去盖子,蒙上一张牛皮纸;在桌子上每隔5cm沿一条直线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用手敲击一下纸膜,会看到蜡烛火焰由近及远逐一被“吹斜”,这是由于纸膜的________,在________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声波,从而使蜡烛火焰被“吹斜”。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多普勒效应是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观察者与声源发生相对运动,靠近声源使声音变尖细,远离声源声音变低沉。这是由于单位时间到达耳朵的波峰数不同造成的。

如图所示:A点为发出固定频率声波的声源(通常情况下,声波的频率不变,其波长也不变,也就是说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也不变),圆弧可代表每一个波峰数,当小车B靠近A时,与远离A时在单位时间内碰到的波峰数也不同。声音的尖细则是由于波峰数变多的原因。
现在小明要探究“多普勒效应现象”。
步骤一:在水平空地上取A点,放置能发出固定频率声波的发生装置。
步骤二:小明坐在能匀速运动的小车上,从B点径直向A点靠近,记录听到的声音变化情况。
步骤三:……
对比步骤二、三,得出结论。
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否一定要发出固定频率的声波?为什么?_____。
(2)请帮小明设计步骤三:____。
(3)小明的实验是否存在缺陷,请指出:____。
(4)有公式vλfv为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λ为波长,在这可等效替换为人耳能听到的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时间长短,f为声波的频率。当观察者靠近声源时,在观察者看来声源的频率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的传播速度是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介质
空气(15℃)
空气(25℃)
煤油(25℃)
软木


声速m/s
340
346
1324
500
3750
5200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明两次拨动琴弦演奏同一个音,第一次轻轻拨动,波形如图所示,第二次用力拨动,波形应为(    )
A.B.C.D.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______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______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重敲音调高B.轻敲响度大
C.两次敲击音色不同D.两次敲击音调一样高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A.改变杯内水量再用湿手摩擦杯口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击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塑料尺快慢不同地次从木梳尺上画划过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