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4日,毕节市”五城同创“启动大会召开.全市上下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为了预防__对环境的影响.在天更蓝、水更清的碧阳湖畔,平静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是光的__现象,和煦的阳光洒向湖边茂密的树林,走在树荫下,看到地面上圆形的光斑,这是__形成的太阳的像.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对如图所示的盲道和手语翻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盲道地砖表面的凸起,盲人踩上去会增大对脚底的压强,更容易使盲人产生触觉
B.打开的电视机是一个光源,电视机里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合成的
C.手语翻译者做出手势,听力障碍者通过视觉获得信息,可在听力障碍者的眼球中形成视觉
D.声音通过外耳道进入耳朵,刺激鼓膜产生神经冲动,并随即把这一信息传给大脑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坐在教室里听教师上课,我们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
A.声音传播得太快,使回声太小听不到B.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不能区分开
C.老师讲课声音太小D.教室里安静,老师的声音太大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智能机器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它能够与人进行智能的对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主要利用了它的音色
D.将机器人的音量调小以免干扰周围邻居,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所示,各项描述的实验图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
D.抽取玻璃罩内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这说明了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蝙蝠利用次声波在黑夜里捕食D.我们利用音色可以分辨电话里是谁在讲话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汇演上,小明通过拨动吉他琴弦,使琴弦_____而发声的,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如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声音传播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钢琴和小提琴分别有“乐器之王”和“乐器皇后”的美称,当它们合奏同一旋律的乐曲时,我们仍能辨别出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_____,如图所示,两根金属丝的型号一致,长度相同,用相同的力弹拨 A、B 两根金属丝,则A、B 发出的声音的区别是_______。(砝码规格都一样)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