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 声音
- 声波
- 光和颜色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透镜和视觉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 D.音色与吸管粗细的关系 |
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 B 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象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 。

在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产生的。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1)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产生的。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陕西中考)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 、密度 的路径。
(2)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 (填“上”或“下”)拐弯了。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 (填“上”或“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4)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一次大爆炸,距爆炸点70千米范围内,清楚地听到爆炸声,70~160千米的范围内听不到,但160~300千米的范围内又能听到。分析原因是因为70~160范围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 。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 、密度 的路径。
(2)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 (填“上”或“下”)拐弯了。
(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 (填“上”或“下”)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4)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一次大爆炸,距爆炸点70千米范围内,清楚地听到爆炸声,70~160千米的范围内听不到,但160~300千米的范围内又能听到。分析原因是因为70~160范围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 。
如图在做“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时,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盖好玻璃罩,当抽气机向外抽空气时,还是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下列有关原因分析,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玻璃罩与底板的密封性不好 |
B.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
C.玻璃罩内还有空气 |
D.闹钟还和玻璃罩底部接触 |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小明将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
A.响度 | B.音调 | C.音色 | D.音调和响度 |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依据音调判断的 |
B.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
C.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
D.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
(1)小晨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她一听就知道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听觉是在_____形成的。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图所示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 0.6m 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 2m。一条大鱼准备跃出水面捕捉蜻蜓,如图是水中大鱼看到蜻蜓所在的位置,大鱼应该选择 A、B、C 哪条路线跃起才有机会捕获蜻蜓?________________。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图所示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 0.6m 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 2m。一条大鱼准备跃出水面捕捉蜻蜓,如图是水中大鱼看到蜻蜓所在的位置,大鱼应该选择 A、B、C 哪条路线跃起才有机会捕获蜻蜓?________________。
